经常写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众多教师写好教学反思之后,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美篇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草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草教学反思篇1
课文介绍了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逆境成才的故事,记述了夏洛蒂不甘命运的摆布,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典型事迹。
在教学时,我先从课题《小草和大树》入手,自然界中的“小草”、“大树”,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不难说出:小草矮小,不被人注意,不起眼;而大树则高大、挺拔,惹人注目,往往被人们用作栋梁,受到人们的保护。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这样快速切入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致了解夏洛蒂的命运。认识夏洛蒂在人生的逆境中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坚持不懈地“浇灌”,由一棵命运悲苦的“小草”成为一棵“大树”的艰辛历程,理解文题大意。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相机引导,并概括板出夏洛蒂所经受的苦难: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立志写作、遭遇打击;反思权衡、开拓新路;孜孜不倦、敲开圣门。
然后我设计以下环节来进行:
一、质疑:
是小草还是大树?理解含义后,再提出“她们是小草还是大树”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做能养成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并且由这个问题,让学生对本文内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草”到“大树”所受挫折以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人物内心。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内心的期待,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人罗伯特骚塞的回信对她的打击的程度是非常深的。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分布有了了解之后,师质疑引导: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总要经历很多挫折与磨难,三姐妹从文学界的“小草”变成“大树”,她们经历了那些挫折与磨难?边读课文边化出相应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对于骚塞的回信这部分内容,首先我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骚塞这封信的真正含义。理解信中骚塞所说话时的那种傲慢与训诫。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读出信中的那种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后,在学生能够有感情的读出这段文字之后,我再创设情境:夏洛蒂满怀信心的将信寄了出去,没有想到却收到这样一封回信。此时,夏洛蒂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她会怎样对待这封信呢?让学生就此问题畅谈,在此基础上学习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词语、句子,体会她们三姐妹的坚定的决心。随后的教学,我将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六小节,也就是夏洛蒂三姐妹如何写作的内容上,引导学生抓文中的词语体会夏洛蒂姐妹为了写小说付出了很多努力。让学生边读文字边想画面,了解三姐妹的刻苦与争分夺秒,理解成功来之不易!
一堂好课的结尾,对学生所学知识起着强化作用,对学生的思维起着整理作用,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起着升华作用,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结束时,让人感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收到课已尽,趣无穷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感受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生命旅程后,心情澎湃、生命激昂。
小草教学反思篇2
最近,我上了一节六年级教研课,内容是《小草和大树》,这篇文章是写夏洛蒂三姐妹在遭受重重打击后,改写小说,最终成功的故事。
这节课上,我注意了课堂的合理争鸣。在讲解夏洛蒂三姐妹改写小说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小说之路好走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绝大多数认为小说之路不好走,但有几个同学认为这条路好走,才写了一篇文章,就发表了,并轰动文坛,这不是好走吗?真的是这样吗?我让学生们再读读,再想想:是不是每个人一写作品就可发表?夏洛蒂三姐妹写小说真的没有遇到任何挫折吗?经过反复读书,学生们不仅明白了小说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还明白了成功是需要大量的积累。这种有效的课堂争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发展了学生敢于质疑的个性。
我还注意在教学时,以一词带动全段。在讲述夏洛蒂三姐妹创作小说时,我抓住一个词语“争分夺秒”来进行全段教学。她们为何要“争分夺秒”?她们在“争分夺秒”什么?她们是怎样“争分夺秒”的?让学生研读本段,结合“争分夺秒、孜孜不倦”进行理解,设置情境让其想象三姐妹是怎样“抢时间、抢精力”的。一个个场景在孩子的话语中再现,一幕幕画面在人们的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在回答中,大家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三姐妹那孜孜不倦创作的精神。
不过,我觉得本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本课教学内容偏多,来不及讲;
二是段落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过渡语句不够精彩实用;
三是对个别重点段落的.讲解不够到位,学生的了解有失偏颇;
四是课堂学习气氛还不是太浓厚的……
“吃一堑长一智”,通过这课的教学,能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是非常好的事。我相信:今后,我会不断完善自己,使课堂发挥更大的效用。
小草教学反思篇3
小学语文六上第9课《小草和大树》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最的成功的故事。这是一篇写人的课文,如何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品析人物的形象,如何设计教学才能避免把这类文章上成真正的语文课,而不是品德课,为此,我决定从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着手,设计以“提取关键词”这一阅读方法为教学重点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具体做法为:
一、理解“小草”与“大树”的含义,初识“关键词”。
首先,让学生说说课题中“小草”和“大树”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小草”指默默无闻的人,“大树”指事业上取得成一番成就的人。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什么是小草,什么是大树吗?学生说夏洛蒂三姐妹没成功之前是小草,成功之后就成了大树。然后,我又追问:小草要想长成大树,需要的是什么呢?你能到文中找一个词语来告诉我吗?学生开始快速读课文,然后有的学生说:“罕见的精神毅力”、“孜孜不倦”、“钢铁般的意志”、“汗水和心血”等,我把这些词语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告诉学生,文中有一些词语,我们只要理解了它,读一读它,就能理解课文的意思,这类词语我们就叫它“关键词”,“关键”就是很重要的意思。我把“关键词”三个字写在这些词语的旁边,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关键词。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初试关键词刚才,我们认识了关键词。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思考一下:这一节的哪个词可以作为“关键词”来使用?学生通过朗读找出了“逆境成才的典范”、“艰辛而又壮丽”,然后抓住“逆境成才”来学习体会本节比喻句的'恰到好处。
三、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自主找关键词。
课文说夏洛蒂是逆境成才的典范,那么她经历了哪些逆境呢?快速默读课文,进行概括。(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夏洛蒂经历了三次逆境。)我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哪几节写的,然后再让学生到每一部分里去自主寻找一个恰当的关键词来括。学生一开始找的不太准,慢慢地他们体会到了关键词的找法。围绕找关键词去教会学生阅读文本,让我感觉整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信心,因为提出的问题有思维含量,所以学生也读得投入。
小草教学反思篇4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为我们六年级十多位语文老师上了一节组内研讨课。对于这节课,我的指导思想是简单、实用,以期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上课开始,首先是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我让一个学生将课后的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遍。这样做的用意是:一是锻炼领读的同学;二是通过组词,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语,这其中有许多是课文之外的词语。接下来是让学生齐读课后第二题中的八个成语。之所以让学生读这八个成语,是因为这些成语有的是难以理解,有的是容易读错,有的则是容易写错,希望通过读这些成语,让学生对这些成语能有深刻的认识。成语读完之后,我又让学生理解成语中关键字的意思。这八个成语,学生只要能理解了其中一些关键字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的迎刃而解了。
复习完毕,便转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我让学生先浏览一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再联下面的内容,说出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在这里,遇到了麻烦。有的学生说是引起下文,有的学生说是点名中心,还有的学生说是总结全文。我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说出是“总领全文”,然而却事与愿违。我又让学生对这三种答案进行评析,费了好大的劲儿,花了不少时间,才把学生拽到我的轨道上来。这样做的意图是:一是锻炼学生把握全文的能力;二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明白了文章开头的总领作用之后,就让学生找出总领全文的一句话,又从这句话中找出关键的词语“逆境成才”。接下来,就是围绕着这个“逆境成才”来学习下文。我让学生浏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了解夏洛蒂.勃朗特生活在怎样的逆境中,她又是如何面对的。很快,学生找到了一些语句,并概括出“生活贫困”,“坚持学习、写作”。接下来继续围绕“逆境”和“成才”来略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学生总结出了“沉重打击”和“昂起头来”。用同样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快速读完了文章的第四、五两个自然段,总结出了“出诗失败”与“改写小说”。
一切顺利,我让学生读出三姐妹是如何写小说的,结局怎样?学生很快地读出了相关的语句,并用文中的“脱颖而出”概括了最终的结局。至此,学生对课文内容一是一目了然,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也有了一定认识。下面,我安排了“听写语句”训练。共从文中选择了五句话,让学生听写,听写时,每句话老师只读两遍。安排这一项训练的目的较多,有如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听写能力;
二、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三、能牢记文中几个关键性语句;
四、为下面深入研读、分析文中的人物精神做好准备。这五句话是:
1.她的而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2.尽管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她们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的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
3.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
4.经过慎重的反思、权衡,夏洛蒂劝妹妹们把创作的着眼点转到小说上来。
5.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她们硬是用心血和汗水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学生听写时是专心致志的,听写完毕,我立即让学生自己对照课本,修改有错的地方。学生完成修改任务后,我顺势问了一句:“文中那么多的语句,老师为什么选择这五句话让大家听写了?”学生立即饶有兴致地揣测老师的心思。少顷,学生就开始回答。有的学生说这些句子概括了夏洛蒂三姐妹奋斗的一生;有的说这些句子反映了她们很坚强;有的说这些句子和老师黑板上的板书相对应,荷,这孩子的观察力够厉害的。我进一步提示孩子可以就其中的某一句来说说缘由。这下,学生显得轻松了一些,举手的同学也多了起来。有同学说,我从第三句看出夏洛蒂很有头脑,有思想。我插嘴道,这就是聪明,是啊,一条路行不通的时候,应该考虑选择别的道路,俗话说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生的成功之路不止一条,另外也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些都告诉我们,成功的路有许多条,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接下来还有学生说出比喻句的好处,尽管不完美,但对学生解决课后的第三题还是很有启发的。后来,有位同学结合第三句话说出了夏洛蒂的“不屈不挠”。哈哈!终于让我等来了,我顺势抛出下一个问题:你还能用哪些成语来赞颂夏洛蒂三姐妹呢?“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矢志不渝、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百折不挠、顽强不屈、自强不息、坚忍不拔”,这些精彩的成语从学生口中一个一个蹦出。我安排这一项拓展练习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在积累一些成语的同时,对夏洛蒂三姐妹的可贵精神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手中的粉笔刚离开黑板,下课的音乐声就响了。我毫不犹豫地宣布下课。其实,下面还有两个任务:一是让学生朗读课文,对全文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二是让学生谈谈收获,或质疑问难。我这样做,也是希望大家都能不拖堂,要知道: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有机会解决,拖堂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纵观这节课,学生“动”得很多,有听,有读,有写,有思,有说,还有辩论。而我的言语很少,除了学习开头第一节时有强拉硬扯的痕迹,其他地方基本都是让学生自主、自由发挥,我只是适时地插上几句话,起到一个点拨和深化的作用。
这节课简单实在,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小草教学反思篇5
前言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今天我结合《小草和大树》的学习,想尝试一下写作方法的指导。全文按照夏洛蒂˙勃朗特的成长经历来写:贫苦中奋争——写作中受挫——思考中转型——努力中成功。也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由“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的,线索清晰,主次分明。这就是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好契机,如何进行呢?“欣赏——运用”就是最直接的方法。
实践
在有感情展示课文片段,再次理清课文脉络后导入本次的写作指导。
欣赏片段《捉鱼》,点评文中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把“捉鱼”的经过写具体的,方法的直观认识
读读下面的例段《钉扣子》,按要求完成练习,研读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方法的深入理解
?野炊》美文片段欣赏,交流自己又学会的一点小方法,积累一些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语。积累中迸发写作灵感
回忆生活体验,仿照练习,写片段。迁移运用,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遗憾的是学生的写作片段没有来得及全班分享,在交流中提升
感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习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来。其实新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物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乡下教学反思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