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写读后感是对书籍内容的一种深入思考和总结,阅读后写读后感,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总结和反思,有助于加深对书籍内容的印象和理解,美篇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1
?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让我更加的坚定了我内心深处的想法: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改变不了外界,但一定可以改变自己。
如果我们总是在把焦点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我们的心情肯定也会受到影响,心情低落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消极的行为,消极的行为则肯定结出消极的果实,如果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做法,那么我们不就掉进了消极怪圈了么?
面对这些,《不抱怨的世界》告戒我们:立即停止抱怨!这就像一个人得胃病了,得吃药!但是吃药不是根除胃病的最终办法,而是养胃。同样,我们“不抱怨”的好习惯,也需要通过某些程序促进养成。而这些程序就是“改变”。如何改变呢?《不抱怨的世界》里,改变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当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积极的改变自己的心态!
很多时候,不在其位,不知其事,改变自己的心态要求我们先要学会换位思考。当感觉别人很风光,而自己事事不如意时,不要抱怨自己运气不佳,或许别人比自己付出了更多不为人知的代价。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尽管自己真的受到委屈,你也许都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就是《不抱怨的世界》送给我们的:很多事情,就怕人去“做”,只要你敢于去做,事情就会自然而然的顺畅了。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让自己思虑重重的困难,竟然本是小事一梉。真正优秀的人都是不抱怨的人,她们总会把消极的想法从自己的内心扫除怠尽,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世无难事,重在行动。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2
读了《不抱怨的世界》,我感觉到这不只是一本心灵读本,更像是一本工具书。它不只是从理论上阐述了抱怨的负面影响,还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又操作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怎样可以不抱怨”这个问题。
我也是因此带上了随书赠送的紫手环,发现我自己的抱怨实在太多了,常常在上班的时候抱怨“又没睡好”,常常在下班的时候抱怨“累死了”,抱怨客户填单“又”不完整,开车的时候抱怨出租车不讲规矩,抱怨红灯太久等等,这都是我之前从没有意识到的。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你对它皱眉,它就会对你皱眉。
常常在抱怨之后发现自己心情也跟着糟糕了起来,抱怨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但仔细想想,我们平时抱怨的事都是些小事,再回头想想,根本就不值得因此不高兴,而抱怨以后像是把不开心的事放大了好几倍,让自己又回味一遍,也让身边的人也跟着受到了负面的影响。
本来我只是好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发现了这些自己平时不会注意到的言语举动,自己也大吃一惊,于是就跟着书里的方法自己尝试了一下。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3
品一铭茶,观一束花,读一本书,都是一次与内心深处的对话。《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是作家威尔·鲍温对于抱怨这个话题的种种影响与如何正确的对待抱怨和如何做到不去抱怨。看过这本书,不禁让我回想起每天自己的抱怨。也许每天都有各种的不满使我们不快乐,让我们去抱怨,看过这本书,我们也许会变得不一样!
这本书从开始的一个小实验讲起,到后来每个真人关于抱怨的事迹分享,作者通过分析告诉人们抱怨的目的和抱怨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最后是做到如何不去抱怨。不抱怨将带给我们的益处。不仅如此,还能通过这些,来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来改善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困难,面对这世界的不公平,平复自己的心情,在心底,得到解放!
如书中所说: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意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回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不满,我们便会抱怨给我们自己听。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化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诉求你的愿望。你得到的或得不到的,但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得美好,圆满!
从出生到现在,不必说每次遇到不开心的事会抱怨,和朋友吵架会抱怨;也不必说遇到大的困难会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会抱怨;单说起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就会抱怨这不停!抱怨,是每个人的习惯,或者说人们其实也许把他当成每天的一个必须做的事情,抱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复杂多样,让我们迷茫,让我们不知所措!经过一次次的抱怨,我们也终将必须学会慢慢变得沉默,慢慢学会不抱怨!
书中说: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抱怨会让我们陷入负面的生活,工作态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点,包括最亲爱的人。相反,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是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一定要相信,你真的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并疗愈灵魂中的失调状态。因为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也许人生就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当你把坏事当成好事半的时候,你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
很多时候,当我们注意到不好的事情时,伤害就会出现,当你开始抱怨时,就会有更多的抱怨连接而来。我们会抱怨,就像是做别的任何一件事情一样,抱怨会给我们带来好处,但是更多的,他让我们博取同情,避免一些我们不敢做的事,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改变,需要从自己开始!
当你放开自己,不再去抱怨,而是更多的不去抱怨,去解决问题,那你就变得不一样。正威尔·鲍温说:我们把焦点锁定在不对劲的事情上,而不是将视野聚焦于健康、快乐与和谐的世界。如今,你也有份了。你已经回应了灵魂的召唤,不再是制造问题的一份子,而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只要成为积极改变的榜样,你就能改变世界。接受这项挑战、并且持续不懈,无论花多久时间都要挑战成功。你将为我们的孩子点亮光明的未来,你可以在人类之中成为一个疗愈的细胞。当你成为更快乐的人,就会提升这个世界整体的快乐程度。你会传送出乐观和希望的震波,和其他理念相似的人互相共鸣。你会创造无比的期待,让所有人的未来更美好。
我喜欢这句:我们寻求的改变从来无需“外求”——它是发生于我们的内在。我们的行为的确会影响世界,因为它会影响我们周遭的人们,而且这种影响力会扩散开来。改变的是我们,是他人,是这个世界!也许不久以前,抱怨还占据你整个生活,从现在开始,加入不抱怨的世界吧,我们一起创造不抱怨的未来!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4
早已听闻“紫手环”的魔力,终于有机会体验一回,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但正如《不抱怨的世界》开卷语所说的,“紫手环”只是一种象征、一种媒介、一种手段,最根本的还是改变自己的内心。或许要真正达到“不抱怨”很难很痛苦,实在这只是寻找内心平静的一个过程。
?不抱怨的世界》书中多处提到生活中一些我们经常会“抱怨”的细节,我们总是“抱怨”别人怎样不好,“抱怨”外部环境如何不利,书中所说的,让我不禁联想到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婚姻保卫战》,该剧导演赵宝刚在被问到“取得婚姻保卫战胜利、双赢的秘诀是什么?”时,他回答:“别企图要求别人,要做的只有改变自己。”我以为赵导的这句话与“不抱怨”所提倡的精神境界是异曲同工的。俗话说心态决定状态,只有摆正我们自身的心态,才能发现他人的`美。
回想起上大学的时候,总会听说哪间宿舍又吵架,问其原因,无非是谁不讲卫生,谁太晚睡影响到他人。总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便会引起一场战争。我们宿舍四人也并不是对彼此完全没有意见,但却从未发生争吵,只因我们善于忍耐,善于理解,善于沟通。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总是如此,得饶人处且饶人。假如你有时间打扫卫生,那么帮帮人家打扫又如何呢?假如你真的影响到别人,为何不能多站在别人态度将心比心,改变一下自己的作息呢?实在很多事情看起来总是那么简单,但不知道为什么人类总会把他们复杂化。“不抱怨”不就是对别人多多忍耐、理解与沟通,对自己多多省视、要求、改变吗?
在想想现在的工作,日复一日,有时自己很努力,成效却很微小,于是我们总会在别人身上寻找原因,某某不配合,指导不正确,对手太强大……等等,总有成千上万的理由,却无一条是关于自己的,就算有也是运气太背之类的。现在想想,实在我们能“抱怨”的永远只有自己,只有“抱怨自己”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转化为前进动力,这种“抱怨”于人于己才是有意义的。抱怨别人、抱怨外部都是愚蠢、无济于事的,这种消极心理更会使自己永远得不到进步、永远无法取得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快乐,是由于我们要求太多却无法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很失看,是由于我们总按着自己的设想臆造客观世界,却发现事实原来不是所想的。想要快乐实在很轻易,珍惜眼前便可;想要满足实在很轻易,平常心接受现实便可。
读《不抱怨世界》,用“紫手环”时刻提醒自己:永远别企图要求别人,要做的只有改变自己!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5
?没有抱怨的世界》是围绕艾森豪威尔年轻时与家人玩纸牌所体会出的人生道理展开的,人生如发牌,不管什么样的牌都必须拿着,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全力达到最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一味的抱怨,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牢骚和负面影响,放下抱怨,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和学习,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智慧的启迪。
人生如打牌,既然发牌权不在你手中,那么,你能做的只有用自己手中的牌打下去,并努力打好。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工作不顺心了,抱怨;道路不好了,抱怨;遇到困难了,抱怨…….。然而,工作不会因你的抱怨而顺利、道路不会因你的抱怨而顺畅、困难不会因你的抱怨而解决,这种不满情绪只会成为你成功的绊脚石,所以我们只能放下抱怨,转变自己的态度积极主动的迎接生活。
人活在世上,面对坎坷人生路,我们首先应放下抱怨,带着感恩的心珍惜眼前的一切,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历练了你的心态;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强了你的智慧;感恩失败,因为它使你成为一个阅历丰富的人;感恩成功,因为它使你生活充满精彩……只有这样,你的生活才是快乐的,你的心灵才是富有的`,让我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生活,学会知足,知足长乐!
也许有人会说,知足常乐,感恩快乐,道理很简单,可谁又能坚持做到呢?是啊,说起来容易做来难,但是万物都是互相转化的,容易和困难之间也许就那么轻轻一跨就过去了,关键是你如何对待它,这就需要你在面对问题时放下抱怨,带着感恩的心学会情绪转向,一个明智的人,在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的时候,不是抗拒,不是逃避,而是试着放松,并以一种博大的胸襟和气魄来为自己解脱,让自己很优雅的离开这种负面情绪,进入心灵的正面状态,在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我们不再忧虑行动之后带来的后果,反而能充分发挥我们的潜能,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总而言之,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未来到,让我们以感恩的心,积极的心态,面对阴雨连绵、没有鲜花和掌声的生命时光,放下抱怨,让我们活在没有抱怨的世界,活在最真实、最快乐的人间天堂!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6
我小姑开了一家礼品店,春节期间正缺人手,我便走马上任了,具体负责向顾客催介琳琅满目的礼品。我对此般“玩意”有种天生的喜爱,因此几天功夫我便成了推销的行家里手。看到顾客们满意地买走了心仪的礼品,我的心情好极了,直到一天发生了一件恼人的事情。
那天,一位阿姨带着一个小男孩买走了一只阿凡达面具。第二天一早她怒气冲冲地回来了,指着面具上一块不起眼的掉漆,对我横加指责,说我把样品卖给了她。我正欲理论,小姑及时制止了我,并拿出所有的阿凡达面具让她重新挑选。她挑了大半天也没有相中一件,小姑只好给她退了钱,即使这样,她临走时还冲着我们说,“我没有要路费,就便宜你们了。”并指着我说:“你这个丫头片子,早晚要受报应的。”说完,摔门离去。当时把我气得浑身发抖,对小姑这种极限式的忍耐更是不能理解。
说实在的.,在这件事情上,我没有半点责任,当时商品是她自己挑选的,而且按店里规定,礼品离店后只换不退。小姑说,“和气生财,干了这一行当,就得把心放宽!”可是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去,真想跟她理论一下,方解心头之恨。
?不抱怨的世界》作者认为,“抱怨会相互传染,它会带给别人你自己意识不到的苦恼。”面对抱怨,不仅让心情压抑,也容易产生一种报复心理。原来,不仅大气、社会风气可以被污染,心情也可以被污染。因此,“当你发现你的朋友是喜欢抱怨的人,那么回避他是明智的选择。”然而,正如我所扮演的这种角色,服务人员能回避顾客的抱怨吗?显然不能。所以,我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充满抱怨的世界。
出人意料的是,第三天那位妇女又回来了。她说她的儿子执意要那面面具,因此,不得已又回来选购。小姑热情的接待了她,并跟她聊起了家常。我从网话语中得知,她刚下岗了,离了婚,孩子又不争气,她似乎生活在一个充满抱怨的世界里。小姑劝导她,如果人不得不面对一种生活,就要正视它、适应它、接受它。最后,那位阿姨对我抱歉地一笑,高兴地买走了面具。
换位思考一下,正如这位阿姨,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经常被欺凌的弱者,就连这种简单的交易都没有安全感,因而她用一种尖刻的话语将自己的坏心情投递给我,以达到一种心理的暂时平衡。她伤害了我,是因为她早已受了伤。
我不得不佩服我小姑的气量。我记得《不抱怨的世界》上有一句话:“如果你想要其他人改变,你自己就必须先改变。”谁都不愿意忍受他人对自己的指责与抱怨,除非这种忍受能获取更多的利益,那就是给世界带来安宁。小姑敢于直面抱怨,又以笑容化解抱怨,这种社会责任的承担,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人的心灵。在不经意间,她为自己喜爱的事业而悄悄改变着世界。
用微笑去应对抱怨,你就是传播爱的天使。如同保护环境、弘扬新风一样,净化心灵也是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从点点滴滴做起来的。这正是我读《不抱怨的世界》的感受,它让我想起毛泽东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句诗: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这正是我心目中的紫手环!
读《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篇7
诗人马雅·安杰罗说过:“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不抱怨,很难,尤其在这个错综复杂、风起云涌的当今社会。怎样才能做到一个不抱怨的人?且听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里娓娓道来。
什么是抱怨?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简单地说,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而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头,那个东西就会扩大。抱怨也一样,抱怨像口臭,会造成“听觉污染”。那为什么我们还抱怨呢?我们抱怨,是因为能尝到甜头,因为安全。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情。抱怨属于低能量层次的对话,不会威胁到彼此,因为没有唤求进行更高层次的表达。所以抱怨很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我们都知道,生活是艰难的,但抱怨并不能改变什么,而抱怨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也就是说陷入抱怨泥潭,无法自拔。因为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话语又表明了我们的想法。事实证明:思绪控制语言,语言造成行为,行为成就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可以说,改变人生,从终结抱怨开始。
怎样才能养成不抱怨的能力呢?养成能力的四个阶段是: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具体点说就是:第一个阶段不知道做某一件事的难易程度,尝试着去做,就容易成功;第二个阶段意识到了抱怨的危害,觉醒时刻的不安,开始试着去改变;第三个阶段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语、改变自己的语言,向不抱怨的世界靠拢;第四个阶段表示改变成功,你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一个不抱怨的人。一般说来,形成一个习惯需要二十一天。威尔·鲍温牧师推行的二十一天“不抱怨”活动之所以能迅速风靡全球,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是因为它的核心精神是改变,通过戴橡胶手环的形式,环保、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正如书中的开头写的:“在你的手中,握有翻转人生的秘密。”如何应用紫手环的力量来翻转你的人生呢?很简单:将紫色的橡胶手环戴在一只手上,再换到一只手上,如此交替更换,直到达成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的目标为止。当养成了不抱怨的习惯,你的人生会从此改变。
然而,世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好的想法需要实践,实践需要恒心和毅力。抱怨就是释放负能量,不抱怨就是增加正能量。世间有诸多不公平,可人类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世界需要正能量,排斥负能量。今天,你还在抱怨吗?如果是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停止抱怨,坚持下去,努力做一个不抱怨的人,创造一个不抱怨的世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