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活动方案可以激发集体成员的创造力,促进创新思维,一份完善的方案能够为我们提供应对措施,从而减少潜在风险,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科学活动方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 学习细致地观察自己的外表,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2、 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差异,了解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活动准备:
1、 小镜子人手一份
2、 纸、人手一份
3、 幼儿用书、练习册
活动过程:
1、 幼儿用镜子细致地观察自己的头发、眼镜、等身体特征。
(1) 请幼儿自由组合,互相观察同伴的模样。
(2) 表扬观察仔细的幼儿并提出细致观察的要求。
(3) 幼儿用小镜子仔细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2、 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请你说说自己长得怎么样。
3、 幼儿分组游戏。
(1) 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外形特征,比较自己和同伴的不同。
(2) 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4、 了解遗传现象,知道每个人的外表都是独一无二的。
(1) 你们有没有发现长得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2) 教师说出一个幼儿的特征,请幼儿判别是不是自己,如果发现有两个特征相似的,教师请他们当模特让全体幼儿观察两个人的特征。
(3) 教师简单介绍遗传的相关知识,让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5、 请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比较外貌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进行记录。
反思:
活动中有一环节请幼儿细致观察后画下来,是科学活动记录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幼儿对自己细微处的印象,另一方面又便于幼儿在活动中 进行语言表达总结。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一、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二、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活动准备:
一、充气玩具,如气球、塑料袋、游泳圈等,打气筒
二、轻松欢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出示玩具气球,与幼儿一起讨论:气球如何变大?
二、给气球充气
1、教师给气球充气,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仔细看一下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气球的变化:越来越大。
2、教师引导幼儿猜想:如果气球一直充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教师分给每个幼儿一只气球,请幼儿尝试给充气玩具充气并提醒幼儿不要充的过满。
四、师幼共同游戏:变成一只大气球。
1、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请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老师要开始充气了,气球变大了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2、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我们所有的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我们一起来充气吧!”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3、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五、鼓励幼儿随着音乐变一变。
请幼儿随着越来越强的音乐表现气球逐渐膨胀的过程,随着音乐减弱表现气球越来越小的情形。
六、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来表演变大变小的形象,增加活动乐趣。
小结及反思:气球本身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通过让幼儿亲自尝试给气球充气,直观形象的让幼儿感受到气球充气过程中的变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大胆的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传说《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传说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小朋友做小实验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三、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
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
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放幻灯
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小水滴旅行记》
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 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 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 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 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3、 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 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了解叶子的不同特性及作用。
3、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4、激发幼儿对植物的热爱,发挥想象来创作美工作品。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叶子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叶子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2、了解不同形状的叶子的不同特性作用。
3、能用不同形状的叶子进行美书创作。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收集各种落叶。
2、录音机、磁带、彩条、大画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小朋友你们喜欢叶子吗?(喜欢)你们想了解叶子的秘密吗?今天我们就和叶子做朋友,一起来认识它,了解它。
二、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把幼儿分五组,每组摆放一蓝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组织幼儿观察松树和银杏树的叶子,让幼儿说说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用处,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彩条上,挂在脖子上。
三、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幼儿听音乐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四、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