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要通过教案的完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案中,可以加入对学生学习进度的评估计划,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语言换尾巴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语言换尾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难看、姐姐、拨水、吃草、伯伯、空中、方向、难过”等词语。认识“壁、虎、逃、蝇、姨”5个字。
2、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观察、分析、理解事物的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理解壁虎尾巴的功能以及可以再生的特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1、从课题看,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什么事?
2、你见过壁虎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课件。),
看图观察总结,壁虎是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可附在墙上爬行,有长长的尾巴,吃蚊子、苍蝇、飞蛾等小虫子,对人类有益。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借到了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读通句子,对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3)说说小壁虎先后向谁借尾巴?后来怎么有尾巴了?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段是写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捉蚊子时,蛇咬住了尾巴,一挣,尾巴断了。)
3、理解“挣”(用力摆脱),做做动作。
4、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心情怎样?它想怎么办呢?(齐读第二自然段。)
5、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
(二)继续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小壁虎向谁借尾巴?怎么借的?借到了没有?为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交流。
①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学生看图回答。板书:小鱼、老黄牛、燕子。
②小壁虎是怎么借的?(读书上的句子。)
指导朗读。要用很有礼貌的语气读。
③为什么没有借?说说不借的理由。
板书: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
找到三个表示它们动作的词。(做做动作)
板书:摇、甩、摆。
(4)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三个自然段中都出现了“爬呀爬”,说明了什么?(小壁虎爬得很慢,很艰难。)小壁虎失去尾巴多着急呀!可它为什么不快点爬,去借尾巴,反而这么慢?(讨论)
①小壁虎从墙角到河边,从河边到大树上,从大树上到房檐下距离很远。
②小壁虎的尾巴还能帮助爬行,现在断了,爬行不方便,因此爬不快。
2、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l)自由读,思考: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了?
(2)指导朗读。用高兴的心情去体会小壁虎的'话。
(3)介绍小壁虎尾巴的特点。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又可以长出来,这种能力叫“再生”能力。这种“再生”能力能帮助小壁虎逃避敌害,有效地保护自己。
你还能举出一两个“再生”的例子吗?
(人的头发、指甲等。)
(三)总结全文。
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五)看图配音或表演。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二)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自由读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交流记忆方法。
(3)重点指导:
甩:与“用”比较。
阿:与“啊”比较记忆。
(4)指导书写。
(5)口头扩词。
1、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2、看拼音写词语
3、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一个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恰当的词语。
例:(看)电视()小兔()害虫
()生字()句子()白菜
()开水()篮球()图画
4、选择合适的词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小鱼小山羊燕子小鸭子老鹰小牛
(1)()和()在水里游来游去。
(2)()和()在空中飞来飞去。
(3)()和()在草地上吃青草。
5、说话练习:小壁虎还可能向谁借尾巴?仿照第三、四、五段的话,自编一两段话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板书设计:
小班语言换尾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学习儿歌的问答句式,体验仿编儿歌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ppt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活动难点:在掌握儿歌问答句式的基础上,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过程
1、 以情境导入课题
师:今天,有几只小动物要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游戏,可是这些小动物不小心露出了尾巴,请你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谁的尾巴!
提问:这是谁的尾巴呢?它的尾巴长的怎么样呢?像什么?
2、 指图问答游戏:谁的尾巴
师:谁的尾巴长?
幼:猴子的尾巴长。
师:谁的尾巴短?
幼:兔子的尾巴短。
师:谁的尾巴像把伞?
幼: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师:谁的尾巴像把扇?
幼:孔雀的尾巴像把扇。
3、教师指图完整地示范朗诵儿歌
师:老师把你们和小动物玩的游戏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做《谁的尾巴》。
提问:老师刚才朗诵这首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4、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2)分两组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朗诵儿歌。
5、语词替换,尝试仿编儿歌
师:小动物的尾巴真有趣,有长的、有短的,有像把伞的有像把扇。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呢?它长的.什么样?
(1)出示公鸡、鸭子、的图片
提问:师:谁的尾巴弯?
幼:公鸡的尾巴弯
师:谁的尾巴扁?
幼:鸭子的尾巴扁
师:谁的尾巴长?
幼:的尾巴长
6、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回家把这首好听的儿歌分享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目标明确,趣味性强,符合小班年龄特点,教师教态大方自然,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学习,使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好!
小班语言换尾巴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2、让幼儿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有断尾逃生的本领。
3、培养幼儿知道关心爱护动物。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活动难点:
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活动准备:
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小壁虎、壁虎妈妈、黄牛、小鱼、燕子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它怎么了?小壁虎尾巴断了,它觉得特别难看,于时到处问动物们借尾巴。你们听听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它向别人借尾巴借到了吗?
二、第一遍讲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师: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师:小壁虎在抓蚊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它的尾巴被谁咬断了?
三、仔细听故事第二遍,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壁虎尾巴再生功能。
1、师:小壁虎分别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吗?
2、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为什么没有把它们的尾巴给小壁虎呢?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苍蝇,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
3、师:小壁虎到最后有没有尾巴了呢?它怎么又有尾巴了呢?(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可以再生)
4、师:小壁虎向小老虎借尾巴的时候怎么说的?我们平时借东西的时候该怎么说呢?
四、幼儿边看课件边听故事第三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并且激发他们对分角色的兴趣。
五、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1、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2、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并能准确的进行对话。
六、小结壁虎是吃蚊子的益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大家要爱护它。
活动延伸:
将活动中的头饰放到表演区域,幼儿可自已邀伴进行角色表演。
小班语言换尾巴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话中的礼貌用语,让幼儿知道说话要有礼貌。
2、知道动物的尾巴都有用。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
3、通过角色表演,让幼儿体验快乐。
4、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二、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活动难点:
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三、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角色头饰。
2、奖励幼儿的小奖品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叫虎不是虎,
生来有四足,
爱在墙角住,
专吃蚊蝇虫。
(二)、幼儿观看课件,知道故事内容。
1、看故事视频,了解小壁虎断尾巴的原因。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小壁虎的尾巴是在干什么的时候,被谁咬断的呢?
(3)孩子们,故事中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呢?
(4)它借到了吗?
3、再次完整看课件,注意小壁虎借尾巴时,它们时怎么说的?
孩子们,故事看完了,提问:
(1)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时候时怎么说的?小鱼姐姐是怎么回答的呢?
(2)小壁虎和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时候叫他们姐姐、伯伯、阿姨,小壁虎那么有礼貌,为什么它们都没有借给它呢?
(3)老师做小壁虎,请你们做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说出对话。
(4)请小朋友说说小鱼游水、牛吃草、燕子飞的动作是怎样的?
(5)我请一个小朋友做壁虎,其他小朋友做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我们来演一演他们的对话好吗?
(6)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为什么后来小壁虎又高兴的叫起来了呢?
(三)、完整的看着课件和小朋友一起讲述故事。
(四)、角色表演故事。
孩子们,现在我们学会了这个故事,你们想不想演一演?
(五)、总结延伸,自然结束活动。
孩子们,当我们在午睡或者晚上睡觉时,小壁虎就在墙角里帮我们捉蚊子,不让蚊子吸我们的血,你们说,小壁虎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爱护它呢?
小班语言换尾巴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同学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俺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一、自学(同学自身想方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干读懂这个故事呢?同学联系以前的经验自身想方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他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二、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同学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
蛇是翘舌音。
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师生角色互换让同学在主动参与和胜利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读文(举一反三,让同学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考虑: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⑴出示句子: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俺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俺。
通过比较朗读,同学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⑵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同学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
同学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四、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同学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同学带头饰分角色扮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五、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同学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同学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回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二、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同学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6、7自然段,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同学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三、扮演(童话扮演不只协助同学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同学进行发明性扮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扮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规范:扮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四、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写字(延时评价写字有利于同学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写“变、条”两个字,同学互相评价打等级,假如不满意可重新申请。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壁虎借尾巴》知识点
字:捉、咬、挣、摇、摆、转
词:尾巴、壁虎、告别、蝇子、屋檐、掌握
重点句子
1、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2、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小壁虎告别了小鱼,又向前爬去。
3、小壁虎说:“黄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小壁虎告别了老黄牛,又向前爬去。
4、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飞的时候,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5、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小班语言换尾巴教案篇6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尾巴一条、幼儿用餐时的照片两张、笑脸哭脸每人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尾巴,谈话引入课题:
1、这是什么呀?(尾巴)你们知道谁会长尾巴吗?
2、你们小朋友会长尾巴吗?
有一位叫红红的小朋友呀她长了一条长尾巴,你们想看吗?
二、逐一出示图片,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图意。
1、出示图4(红红)这就是红红,她有一条很长的尾巴,你们看!!长尾巴追来拉!!(尾巴)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红红的长尾巴是什么样的?这些小动物跟在红红后面看上去像什么呀?(老师可以自己引导性回答)
小结;红红后面有很多小动物在追她,一个跟着一个,好象一条长尾巴。
过度语:为什么红红后面跟着这么多小动物?(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朋友都说得很好,那我们一起接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些小动物跟着红红呢?
2、出示图1提问:红红在哪里?她在干什么?(看电视,吃饭)有的小朋友说在吃饭,有的小朋友说在看电视,说的都很对,但是我们把看电视和吃饭连起来说怎么说呢?老师想到了,我们可以说: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幼儿学说一遍:“一边……一边……”)
红红是怎么吃饭的?(学说语句“一边……一边……”)红红桌子上有哪些好吃的菜呢?地上有什么?(表扬:小眼睛真亮)地上为什么会有米饭呢?谁来了?
小结: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米饭撒到了桌子上和地上,小鸡走过来,吃起了地上的米。
3、出示图2提问: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掉地上了?谁来了?
小结: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小心把鱼掉在地上,小猫走过来,吃了地上的鱼。
4、出示图3提问: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什么掉地上去了?谁来了??
小结: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小心把肉掉在地上,小狗走了过来,吃起了地上的肉。
5、出示图4:红红吃好了饭,可是小鸡、小猫、小狗还想吃,于是就追着红红要东西吃,红红身后好像一条"长尾巴"。
6、提问:你们觉得红红这样吃饭对吗?那应该怎么吃呢?
小结: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要认真吃饭,不讲话,不看电视,不做与吃饭无关的事情,这样就不会掉饭菜到地上,做一个养成好习惯的乖孩子。
三、老师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图片)
红红在家里吃饭,可是她不认真,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所以把饭掉在了地上和桌子上,叽叽叽,小鸡走过来,吃起来了地上的.米饭。红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小心把鱼掉地上去了,喵喵喵,小猫走过来了,吃起了地上的鱼。红红还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不小心把肉掉地上去了,汪汪汪小狗走过来,吃起了地上的肉。等红红饭吃好后,小鸡小猫小狗还想吃,于是就追着红红,红红吓得赶紧跑,小鸡小猫小狗追在红红后面,就像一条长尾巴。
听了老师讲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呢?
四、幼儿个别讲述
根据图片,在老师的引导下大概讲述图片内容。(给予表扬)
五、做游戏:送哭脸、小脸。
1、老师示范出示笑脸、哭脸,师:老师这有两张漂亮的表情,一张是笑脸,一张是哭脸。我要把这里其中一张送给红红,提问:红红这样吃饭,吃到地上到处都是,我们要给他送一个笑脸呢还是哭脸呢?
2、出示照片:老师这里有很多小朋友,他们是怎么吃饭的,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请你为他们送上笑脸,或者哭脸。(请个别幼儿先示范,并说说为什么?)
3、集体送笑脸、哭脸(送笑脸前,讲好规则,让幼儿快速回到位置上)
六、延伸:
学了今天的故事,我们以后要怎么吃饭呢?那我们一起去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让他们以后吃饭的时候也不要撒饭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看图讲述的时候应该侧重知道孩子看,再慢慢的引导孩子讲,教师应该以启发和提示的方法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抛给幼儿答案,这样孩子才有思考的空间,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语速过快,这些都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多多钻研,多多实践。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