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准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避免教学过快或过慢,教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特点进行编写,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连贯性,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老师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老师教案篇1
活动意图:
对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采取了多种教育方式,包括平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的多种教育方式等,但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最近,我就发现班上大多数幼儿习惯在教室里吃早餐,吃完早餐后幼儿就顺手将塑料袋和牛奶瓶等垃圾仍在地上或放在抽屉里,而且桌子上也弄得很脏。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想到了用实际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真正从认识、情感上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不仅没有讲卫生,而且也没有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社会领域活动——《我是老师的小帮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乱扔垃圾,不讲卫生是一种不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初步讲卫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幼儿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3、使幼儿懂得自己有一双能干的小手,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会劳动是光荣的。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学的儿歌《小小手》;
2、图片准备:几张清洁工打扫卫生时的图片;
3、物质准备:若干块檫桌布,若干把扫帚。
活动过程:
1、以儿歌《小小手》做为导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念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双小小手,会洗脸来会梳头,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提问:“儿歌里说的是什么呢?”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由阐述)
2、提问:“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小小手,那你们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己回答:我会帮妈妈洗衣服,我会帮妈妈洗碗,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吃饭……
3、出示图片
提问:“图片上是谁呢?她在干什么?
幼儿:“是清洁工,她在打扫卫生。”
老师:“清洁工打扫卫生辛苦吗?你们以后还会乱扔垃圾吗?”
4、提问:“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没有垃圾?是谁仍的?桌子上干净吗?怎样才能让教室变干净?”
(让幼儿明白老师也是幼儿园的清洁工,让小朋友自己打扫卫生也就是帮助老师,使他们知道以后不能乱扔垃圾。)
5、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性劳动,强调每一组幼儿具体分工,老师分发清洁用具给幼儿。
教学反思:
生活琐事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很多不起眼的琐事都有着很大的教育潜力。小班幼儿可塑性很强,他们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都是完全能够进行教育的,对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职责。老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候,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幼儿在家时,家长可以让幼儿做一些简单家务,一方面让他们体会劳动是光荣的。另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相互结合,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孩子,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老师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所有教师的节日。
2、在活动中感受老师对幼儿的爱,幼儿对老师的爱,并能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爱。
活动准备:
日历、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通过谈话了解教师节是哪一天
边谈话边小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是所有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大学老师共同的个节日。
提问:为什么要创设教师节呢?
二、感受老师的爱
1、播放课件(如老师教小朋友上课,给小朋友分饭,和小朋友做游戏等,使幼儿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
2、提问:老师都帮助小朋友做过哪些事情?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教师适时帮助幼儿组织语言。
3、师:你喜欢老师吗?为什么?
因为幼儿以分组的方式充分交流,表达对老师的爱,教师巡回指导,丰富幼儿谈话内容。
3、师:你应该怎么样爱老师?关心老师?
三、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对老师表达热爱之情
1、鼓励幼儿对老师说一句悄悄话,特别是胆小的幼儿,抱抱他,亲亲他,帮助他勇敢表达。
2、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用演唱、表演节目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
3、教师肯定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并且表达对每名幼儿的爱
幼儿园老师教案篇3
活动内容: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深切感受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
2.引导幼儿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电子琴、电视、dvd、《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捉泥鳅》引导幼儿表现出渴望童年是自由生活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一猜,自从踏进学校的门槛,我们就生活在她的身边,从一个爱哭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乖巧懂礼貌的好孩子,她为了我们一直都很努力的工作。这里的'她指的是谁?
提问:
2.猜一猜,这里的她指的是谁?
三.让幼儿感受音乐情绪,学唱新歌曲
1.教师示范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2.播放音乐,让幼儿认真地听,并回答问题。
提问:
①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②这首歌曲可分几段?
1.请小朋友跟着老师按节拍朗读歌词。
3.播放音乐,鼓励小朋友打着节奏跟老师轻唱歌曲。
4.教师弹奏歌曲,鼓励小朋友跟着老师深情地轻唱。
四.师生互动,培养小朋友们的协作能力。
1.分组唱、分角色唱、轮唱、合唱。
2.音乐游戏:老师轻轻地唱一句,小朋友们大声唱一句,老师大声唱一句,小朋友们小声地唱一句。
五.播放音乐伴奏,请小朋友们用深情地歌声把这首歌送给每一位老师,结束课堂。
幼儿园老师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老师的工作,体验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2、通过说温馨的话,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画笔、心意卡每人一份。
2、事先带领幼儿观察本班教师的工作(如教师在画画,教幼儿唱歌跳舞,帮幼儿穿衣、盖被,与幼儿一起做游戏,在打扫卫生等)。
活动过程:
1、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产生热爱老师的情感。
(1) 教师:我们班有哪几位老师,她们是怎样关心小朋友的?
(2) 教师: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自己的老师,你们是怎样爱老师的?
2、幼儿制作心意卡,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1) 教师:每人都有一个心意卡,请小朋友为心意卡涂上漂亮的颜色,画好后想想,你把心意卡送给谁?
(2) 教师:你们做的心意真漂亮,你喜欢老师吗?那你对老师说句悄悄话,或者抱抱你喜欢的老师,再把心意卡送给她们,好吗?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以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为主,在活动的第一环节,如果把班上老师关心教育幼儿的事情拍成照片,布置主题墙“老师爱我”让幼儿相互讲一讲老师是怎样教育、关心、爱护小朋友的,那就更好了。活动中,通过教师对幼儿亲亲、抱抱、摸摸等关爱的动作、言语,让幼儿对教师有依恋感、安全感。
幼儿园老师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漫画的方式画自己的老师,能够画出每位老师的主要特征。
2.学会比较观察,能发现老师的不同之处,产生与老师的亲近感。
活动准备:
1.水彩笔
2.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帮助幼儿了解人物漫画的绘画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建议设计以下提问:图片上的人是谁?你是怎么认出来的?这幅画把两个人的哪个地方夸大了?引导幼儿说出成龙的发型、大鼻子、小眼睛等特征,金龟子的服装、头饰等特征。
小结:这种把一个人的某一个明显的外形特征或者标志性的穿戴,或者性格特点,进行夸张表现的绘画形式就是漫画。
2.幼儿分组讨论,发现班级三位老师的特点,重点从外形特征、标志性的穿戴、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出对班级三位教师的认识。如:老师身材比较胖,老师喜欢穿红色的衣服,老师平时喜欢爱笑等。引导幼儿说出如何画出老师的特点。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绘画前引导幼儿想清楚要画谁,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2)教师适当提醒幼儿,将人物的主要特征画得大而突出,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画的是谁。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师可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的理由。如:你看出来哪幅作品画的是老师?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最后评选出最佳漫画家。
幼儿园老师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教育幼儿通过生活实践,与老师初步建立亲密关系。
2、培养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能力。
3、学习基本的生活常规。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儿歌《老师像妈妈》
3、情境表演《老师教我插花篮》,几朵小花。
活动过程:
1、情境表演《老师教我插花篮》。
(1)一位老师和大班小朋友上场,坐在桌前,教师教小哥哥用积塑拼插小花篮,拼插好后,放上几朵小花,做成一个装满鲜花的小花篮。
(2)组织幼儿观看之后,提问:老师用什么玩具教小哥哥拼插花篮?你喜欢这只小花篮吗?老师能干不能干?
幼儿回答后,老师拼插一只小花篮,也装上小花,让幼儿欣赏,允许他们自由讲述。
2、指导幼儿阅看幼儿用书第5-7页。提问:(讲故事)
(1)老师教小朋友在活动室内干什么?
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听故事,现在老师讲个故事给小朋友听(老师讲一个短小生动又有趣的故事给小朋友听)。
(2)老师坐在钢琴前,他要教小朋友干什么?(唱歌)幼儿回答后,教师演唱《我上幼儿园》或其他的歌。唱歌时要有感情,可反复唱几遍。也可以组织幼儿唱在家学过的儿歌,让孩子们感到快乐、有趣。
(3)老师带小朋友在户外玩什么游戏?你们喜欢玩积木吗?
幼儿回答之后,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去玩游戏,或者玩积木,让孩子们玩得开心,激发幼儿喜欢过集体生活的情感。在游戏过程中,要教幼儿一些基本的规则,使幼儿初步学会遵守纪律,能在和睦友爱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乐趣。
4、学习儿歌《老师像妈妈》。
老师朗读两遍后,教幼儿学习儿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