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好一份教案,我们需要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和讨论,教案的撰写过程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学目标和方法,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3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空白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和平均分成了一百份的正方形纸各一张。
教学方法:
引导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归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认识了小数,同学们都记得吧?小数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见,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的小数。(课件出示)
师:像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观察可以分类吗?
小数点后面有一个数字叫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两个数字叫两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三个数字叫三位小数。
同学们,你们说了这么多,老师说几个,你们愿意吗?
师:板书:0.1 0.01 0.001
这里的0.1、0.01、0.001表示什么意思,他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引出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探究意义
(一)教学0.1
1.如果我们用一张正方形表示1的话,请你估计一下,0.1该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请将你心目中的0.1在这张纸上用颜色涂出来。(电脑演示正方形纸、1)
2.(展示、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表示出0.1的。小结:要想准确地表示出0.1,我们应该先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十份,再涂出其中的一份,就是0.1。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3.取出一张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准确地表示出0.1。
4.请涂出其中的3份,涂色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用分数表示是( ),0.3里面有多少个0.1,空白部分呢?(用小数表示,用分数表示)
5.投影:阴影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有多少个0.1,空白部分呢?
观察得出:一位小数就表示十分之几(板书)
6.想一想,1里面有( )个0.1。
(二)教学0.01
1.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0.1的?
2.你能在纸上表示出0.01吗?请你在格字图上表示出来(生取出平均分成一百份的正方形纸片)。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空白的部分呢?(电脑演示过程)
3.请看老师这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小数?
4.看到0.23,你还想到了什么小数。
5.请你在方格纸上创造一个新的小数,再同桌间说一说这个小数表示什么意思,看到这个小数,你又想到了那个小数?
6.观察得出:两位小数就表示百分之几(板书)
(三)教学0.001
通过0.1,0.01的教学,推理得出0.001的意义。
请你观察前两组的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一位小数、十分之几,两位小数、百分之几,得出:三位小数、千分之几等等)。
三、提炼小数意义
1.小结:像这些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
2.师:其中的一份,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我们把它叫做计数单位,也可以写作0.1、0.01、0.001等等。如0.3的计数单位是0.1,它有3个0.1。0.25的计数单位有( ),它有( )个0.01。
3、电脑出示练习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小明 3本 27元
小军 5本 ?元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
5本故事书:9x5=45(元)
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2.交流解题策略。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
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小宁:
多( )枚 ( )枚
小春:
(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小宁:
多(12)枚 (72)枚
小春: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汇报预测: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6.组织检验。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
7.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
8.交流讨论。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x2=120(本)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 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导: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
2、学生思考:(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一)组内研讨,确定方案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汇报交流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别列式解答
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
2、研究其它方案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条裤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策略:
根据情境图让学生得到信息,在前面画线段图的铺垫下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有助于理解ax+bx或(ax-bx)可合为一项(a+b)x或(a-b)x之后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激趣明标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比较直接的引入新知。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教师: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教师强调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一起板书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180
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教师引导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看图上的信息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先画线段图。
2.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边听边板书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
举例: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反馈矫正
落实双基
第96页试一试:
第97页练一练的第2题。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97页练一练的第3题,第4题。
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选两题进行板演。
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
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新知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交流学习收获
并提出疑问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根据情况进行合理推测。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相互交流”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平均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办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统计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明确“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刚才短片中,石正小学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1:美丽的校园。
生2:是一所有特色的足球学校。
师:401班的小力、小林、小刚也非常热爱足球。就在上星期,他们三人还约我进行了一场“点球挑战赛”。每轮踢10球,看谁进球多。怎么样,想不想了解现场的比赛情况
生:(很兴奋地)想啊。
师:现在就请我们一起看看当时的比赛情况!
设计谈话导入,一方面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合作交流、建立概念
1、初步感知
师:首先出场的是小力,他第一轮进了5个球。可是,小力对这一成绩似乎不太满意,觉得好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再踢两次。如果你是刘老师,你会同意他的要求吗
生1:我不同意。万一他后面两次踢进的多了,那我不就危险啦!
生2:我会同意的。做老师的应该大度一点。
师:呵呵,还真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小力后两次的成绩很有趣。
(师出示小力的后两次点球成绩:5个,5个。生会心地笑了)
师:小力三轮都踢进了5个。现在看来,要表示小力3轮点球进了的个数,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生:5
师:为什么?
生:他每轮都踢进了5个,所有用5来表示他的成绩最合适。
师:说的有理!小林出场了,三次成绩各不相同。这一回,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小林的成绩比较合适呢(3、4、5)
能不能通过移一移的办法使到小林三次点球的成绩看起来一样多?
2、展示交流,理解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
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轮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移完后,小林每轮看起来都踢进了几个(4个)
小刚也踢了三轮,成绩又怎样?(3、7、2)
讨论交流:现在,又该用几来表示他的成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看看除了移动补少的方法外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你有什么发现?学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自学课本90页。
像这样先把每轮踢进的个数合起来,然后再平均分给这三轮(板书:合并、平分),能使每一轮看起来一样多吗
3、引出课题:平均数
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或计算后得到的每一轮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这里的平均数4是表示小刚的'最高水平?是最低水平?那表示的是?(板书:平均水平)
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正式比赛前,我主动提出踢四轮的想法。前三轮射门已经结束,怎么样,想不想看看(师呈现前三轮成绩:4个、6个、5个)
猜猜看,三位同学看到我前三轮的成绩,可能会怎么想
5、体会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出示4次成绩(4、6、5、1)凭直觉,刘老师最后的平均数可能是几个
感知最后的平均成绩应该比最大的数6小,比最小的数1大。
[生列式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4+6+5+1=16(个),16÷4=4(个)]
6、体会平均数的特点——敏感性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觉得老师输在哪里?
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最后一轮踢进9个,比赛结果又会如何呢
看来,要使平均数发生变化,只需要改变其中的几个数
其实呀,平均数很敏感,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它改变,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1、计算平均数
出示20xx年平远县3月12-18日平均最高气温统计表。
你能计算这一周的平均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平均数是一个知冷暖的“人”。
2、为了使同学们对平均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合影)画面中的人,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没错,这是以姚明为首的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老师从网上查到这么一则数据,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厘米。这是不是说,篮球队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是200厘米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平均数是一个很善变的“人”。
3、好了,探讨完身高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池塘的平均水深。(师出示图)
平均水深110cm,小明身高140 cm下河游泳不会有危险!您认同吗?
生:不认同,最深的地方有200 cm,下河游泳还是有危险的。
师:看来,平均数还是个危险的“人”。
4、体会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你们知道在实际的一些比赛中是如何计算平均分的吗?刘老师带来了中央电视台青歌赛的视频请看!
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目的是什么?平均数是一个严谨的“人”。
5、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当然,如果不了解平均数,闹起笑话来,那也很麻烦。
20xx年5月14日综合外媒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13日发布了20xx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报告指出,从总体上看,全世界人口的寿命都较以往有所增加。中国在此次报告中的人口平均寿命为:男性74岁,女性77岁。
一位73岁的老伯伯看了这份资料后,不但不高兴,反而还有点难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假如我就是那位73岁的老伯伯,你们打算怎么劝劝我
平均数是一个会开玩笑的“人”。
四、畅谈收获、回顾总结
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人”?您懂他了吗?
五、回应课本、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第90页的内容,请大家翻开书看看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发现重点可以用笔划起来。
板书设计
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
移多补少
一样多
合并平分
(4+6+5+1)÷4=4(个)
1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