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一份实用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美篇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找春天的教案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找春天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会唱歌。
2.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3.体验通过自己探索学会唱歌的快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图谱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是啊?(春天)
老师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叫《歌唱春天》。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回忆一下,听了这首曲子你好像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仔细听。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歌曲旋律。
(1)幼儿听乐曲。
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感觉怎么样?你觉得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
(2)观看教师随音乐舞蹈一遍。
师:刚刚老师把小朋友说的东西都编成了一些动作,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来猜一猜,这些动作可能是什么意思。
2.学唱歌曲《歌唱春天》
师:刚刚我们听了春天的曲子,也看了老师做的春天的动作,那下面老师来唱一首春天的歌,名字叫《歌唱春天》。
(1)老师范唱歌曲。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师:看来这首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有什么好办法能尽快学会?大家想想以前用过什么方法学唱歌的。
今天老师教你们一个新的方法,看看是什么方法?
(2)学习使用图谱记忆。
师:看这张纸的最上面,写这什么字。(题目)
这张纸从哪开始看呢?(从图一开始看,一在哪?在下面。)
a.听老师唱,尝试用手指图,记忆歌词。
师:下面听老师唱,请小朋友用手指,我唱第一句,你们就指第一个格子,唱最后一句,就要全部指完。好,我们来试一试。
要边听,边看,边想,看看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一会可以提问。
师:听完了,来,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幼:有空白的地方)
把空白格子的数字,报上来!(6.7.8.11.12)
师:怎么多空白的地方,那空白的地方,我有没有唱?
看看这张图片,空白的地方在哪里?(下面)
师:还有什么问题吧?好,没问题了,我来问,第一个格子子什么意思?(嘿,啦啦啦)
你怎么知道的?
b.尝试将有关图片配到相应的空格中,边唱边讨论相应的摆放位置。
师:小朋友都说了,6.7.8.11.12都在下面,那到底,哪张是6.那张是7呢?
我们来听听看,到到底哪张是6.那张7?
师:仔细听,到底空格6中到底是什么,拿出小手。
“我们大家一起来” 应该是哪一张?想想刚刚老师的动作。
(小人人的,撕下来贴上去,贴在几的空格里,6)。
师:那7应该贴什么?有的小朋友说的不一样,我们来听听,7到底是什么?
(小手,好撕下来,贴在7格子中)
又完成一张,还有几张(3张)
师:8应该贴什么?我们再来听一听?(春天)又完成了一个。
师:还有2张,11、12、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再来试一试,加把劲啊!
是什么啊?(小人人,撕下来)
哦,小人人贴好了,那接下是什么拉,春天。
(注意;在要求幼儿仔细听辩思考的句子处,教师应放慢演唱速度,且吐字要清楚。)
c、看图,练习演唱。
师:好,我们现在,把你贴的歌谱拿好,检查一下你贴的对不对?
自己拿着看,这首歌的名字叫《歌唱春天》。
师:你们有没有看过,电视合唱团的表演啊,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什么啊?(歌谱)
今天我们小朋友,自己也做了歌谱,我们就来学学,合唱团唱歌的样子。
3.教师总结:
师:好,今天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首歌的(乐谱)
这张乐谱,给了我们什么帮助?帮我们记住了歌词!
4、延伸活动:
师:那下次要请小朋友自己来画歌谱,来学习新歌。好不好?
找春天的教案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诗歌富有感染力,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并在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最后一节的希望与祈盼,更是让人揪心,虽然仅仅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如果没有和平,连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认识4个生字。
⑵ 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可以采用读读、想想、说说、读读的方式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建议】
1、教学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
2、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对战争及战争所造成的后果有一初步了解,为理解诗歌作铺垫。
3、教学诗歌要以读为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注意将读、想、说结合起来。
4、了解阅读链接中儿童和平条约签订时间、背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世界上各种战争连续不断地发生,战争中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怎样呢?请看看下面这些资料和图片。(教师准备的图片及资料)你还知道近来有哪些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学生的灾难吗?(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2、当我们听了这些血的事实,了解了硝烟中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你又有何感想呢?让他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吧!(出示课文题目)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读读想想:
了解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2、交流:
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阅读示范
(根据对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呼唤不理解或感悟不深刻。因此,可选择学生最熟知的对草地的描写一节,指导学生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默读第四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
草地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正在经历战争的草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节。
3、自主阅读:
按阅读第四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升华总结
1、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
2、宣读儿童和平条约。
资料袋: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练习设计】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战争让孩子们失去了_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___,我们希望战火中的孩子们和我们一样___________。
2、我会写:仿照第一至四小节的写法,写一段诗,表达你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__________的__________,本来_________________,可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究竟是为什么?
找春天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春天》内容,熟悉曲调,并学会演唱。
2.感知三拍子音乐的节奏。
3.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到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黑板,彩色粉笔
2.配套磁带或光盘。
活动过程:
1.复习《蝴蝶飞》。
老师弹《蝴蝶飞》的曲子,幼儿做蝴蝶飞的动作。
2.新授歌曲《春天》。
(1)引导幼儿谈谈春天的特征,听《春天》这首歌的录音。师:春天来了,杨柳随风飘扬燕子从南方飞来,绿绿的秧苗在田野里点头微笑,金黄的油菜花散发出阵阵香味。春天真美好。现在,这美丽的景色被写成了优美的歌曲,请听。
(2)学习歌词。师示范唱歌,幼儿初步了解内容,讲述歌曲说了些什么。
师一边朗诵歌词,一边用图画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记忆。
(3)幼儿随音乐节奏说歌词。
3.学唱歌曲。
(1)师边弹钢琴边唱,幼儿跟着轻声唱。
(2)师突出唱“啦”时的强弱表现。
(3)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巩固。
4.师幼共同演唱歌曲2—3遍,幼儿分组:一组表演动作,一组唱歌,一组拍手打节奏。三组乱换。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根据春天的特征自编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并演唱。2.画出春天的景物。
小百科: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找春天的教案篇4
活动由来:
春天来了,幼儿园里的柳树慢慢发芽,一个个粉色的桃花也渐渐的开了花。每次到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是围着那株桃树议论个不停。有的问老师:“这是什么花?”有的问:“它怎么这么造就开花了,别的花怎么还没开?”“春天还有什么花?”……因此结合季节和幼儿的好奇,我们开展了这一主题活动。
资源利用:
1、认识各式各样春天的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2、了解春天花的种类特征,生长的需要。能发现它们的不同,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
将幼儿提出的问题展示在瓷砖墙上。
如:这些都是什么花?你还见过什么花?花有哪些部分组成?花的生长都需要什么?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花?
将幼儿从家里带来的从网上下载的各种花卉图片展示在美工区的瓷砖墙上。
美工区:
纸工花的范例提供电光纸、卡纸、胶棒、白纸、各种绘画笔。
益智区:
投放插花,请幼儿进行凑数练习。
利用家园共育栏向家长展示主题活动网络图。
出示本主题的教育目标及主要教育内容。
提出甲、院合作建议。
?花的特征》
?插小花》
角色游戏:
?手套商店》
美工:《美丽的花》
音乐游戏:《种花》舞蹈《蝴蝶找花》
家长带幼儿到附近公园看花。
植物区投放幼儿带来的大量花卉实物。
找春天的教案篇5
设计背景
小草悄悄的露出了头儿,这表明了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郁了,春天的脚步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一年的希望时节已经悄悄来到,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下一年的希望,等待着春天好的开始。太阳公公开始起早了,因为春天的到了,太阳公公要很早将温暖的阳光撒给大地妈妈。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春天对于大地妈妈的意义,让孩子们从点滴的小事儿了解春天到来的时候,是如此动人。
活动目标
1、认读重点字词:屋檐、水塘、草地、孩子;
2、能够运用身体语言表达诗歌内容;
3、喜爱春天,知道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
活动准备
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幼儿随音乐一起有节奏的拍手舞蹈。
二、感知理解活动
1、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看到的春天的景物。
“刚才我们一起去了找春天,你找到了春天吗?它藏在哪里?”
2、说春天。
引导语:“你找到了春天吗?它藏在哪里?”
请幼儿一一说出来,并且讨论幼儿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
3、 教师出示挂图,朗诵诗歌,引导幼儿说出春天来到了小河、水塘、草地。
①春天来了,屋檐上为什么会流水?教师随机出示大字卡“屋檐”,请幼儿模仿流水声。
“屋檐上的流水发出了什么声音?”
②春天的小河是怎样的?春天的小河发出怎样的声音?幼儿模仿小河流水的声音。
③春天的水塘里谁来了?教师出示大字卡“水塘”,请幼儿模仿小鸭的叫声。想象小鸭“嘎嘎”地叫什么呢?
④春天的草地上谁来了?他们“嘻嘻,哈哈”,可能在做什么。引导幼儿想象出孩子在草地上做的事情,如放风筝、打滚、踢球、翻跟头等。教师随机出示大字卡“草地”“孩子”。
5、讨论:他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三、体验活动
1、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幼儿跟读诗歌。
2、幼儿在诗歌的伴奏下,表演诗歌。讨论: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四、游戏活动
游戏:找春天。
活动场地上画若干圆圈,圈内放上“屋檐”、“水塘”、“草地”、“孩子”等大字卡。幼儿扮演小动物,根据教师说的字词,快速站在放有相应大字卡的圆圈内,并且说出春天在哪里。
五、课堂小结
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在校园、在回家的路上去寻找春天。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需要借助图片、玩偶等等一些能激发幼儿说话兴趣的教具来完成,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动作演示、角色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但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了玩上,而忘了用语言表达,这样就起不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我认为语言教学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如何用教师本身语言的生动性来感染幼儿,把幼儿带入故事情景,让幼儿有说的`欲望,有说的渴求,把平时的语言学习加以提炼升华。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一种比较隐性的行为体现,它不象数学美术那样当场见效,很容易让家长看到孩子今天学到了什么。但幼儿期语言的发展却会影响到孩子今后入小学或初中的语文学习,句子的完整表达、词汇的积累等对孩子今后的写作学习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回应评价幼儿的回答时应该更讲究一些语言的丰富性,而不是简单地把幼儿的回答再重复一遍,比如:“你用这么美的话赞扬它啊”。“你能够用更美的词语说说它的优点吗?”等等,这样就会使语言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找春天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结合收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春天”的含义,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题质疑
1、交流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请读这个词语“春天”。(板书“春天”)请你带着对这个词语的感觉再读一读。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春天”呢?
同学们眼中的春天繁花似锦、富有生机、充满希望,多么美好呀!在这样的春天里,你会做些什么呢?
春天是美好的,同学们尽情地享受着春天带来的快乐、幸福!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诗歌,题目是《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
2、读课题,质疑。
默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谁?”)
他为什么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为什么?”)
享受什么样的春天?(板书“什么样?”)
怎么享受春天?(板书“怎么?”)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法,让孩子们描述春天的美好、抒发春天带给自己的快乐,导入课题,目的是让孩子们体验身处和平环境中的幸福,与身处战争中孩子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后文学习、体会作者的感情做铺垫,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学贵有疑。”默读课题质疑是在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爱护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以生为本,顺学而导。我们的课堂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才是有效的课堂。
二、初读课文,自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谁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1、读课文,正字音。
读准“弋、频、茵”的字音,正确书写“弋”字。
2、读课文,解字词。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的意思,特别要理解“不速之客”中“速”的意思。
3、解答读课题时提出的疑问。
预设:
通过读课文,学生可能会找到“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他为什么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答案,教师相继擦掉板书中的“谁?”和“为什么?”。其余两个问题一时还回答不出来。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课文内容似乎和课题没有关系。
我在课文里看不到春天。
我读课文时没有感受到春天的快乐。
策略:你读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了吗?
5、整体感知,初知诗歌大意。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课题中的“春天”具有深刻的含义,和孩子们印象中的大自然的春天是两个概念,所以学生一时解决不了“享受什么样的春天?”“怎么享受春天?”这两个问题是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的.,此时,教师不要着急。让孩子们继续读课文生成新的问题,随着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发现、探究”的学习环境,在矛盾的冲突中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
三、激疑研读,探究(春天)含义
作者描述了战争对大自然的破坏,希望战争中的孩子们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样享受春天的美好,这些是否和题目无关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一)阅读1~4节
1、交流发现:这四小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诗歌前四节结构相同,首先讲的是这些自然景物应该是什么样的,接着讲了现实状况,最后发出疑问。)
2、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
①前后两种景象是怎么组成一段话的?
感知“可是”表示的转折意思,并用“可是”练习说话。
②通过反复朗读感知对比的作用。
③通过品读每一节的疑问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3、多种形式朗读1~4节,读中体会作者对战争的痛恨。
(二)交流收集到的战争的资料
1、提示学生在交流资料的过程中把自己此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并在发言结尾处试着用上文中的句子“这究竟是为什么”。
教师也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画面,让学生感受战争对环境的破坏,使得多少人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多少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再次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
2、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愿望是什么?请你把它写在书的空白处。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注意学生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品词析句、交流资料、书写愿望”,引导学生从读到说、到写,由表及里,以读激情,以说激情,以写激情,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种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是真正来自学生心底的声音,并通过写这个平台把它抒发出来。
(三)阅读第5节
1、师: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对我们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用“祈盼”呢?
(引导学生体会战争让人们生活不得安宁,连最起码的保障也没有,再次体会作者对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祈盼。)
2、揭示“春天”的含义。(板书:享受和平安宁的家园快乐的生活)(相继擦掉“什么样?”和“怎么?”)
3、齐读改编后的诗歌,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蔚蓝色的大海,
是海鸥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是星星和月亮安宁的家园;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我们在鲜花中读书,
我们享受春天……
制止战争、期盼和平,
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通过阅读实践,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逐步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对作者情感有所体验。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有了理解与情感的积淀,课题含义自悟自得,开课伊始的一个个疑问都化解了,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阅读链接,明确责任
要想鲜花盛开、春天常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大家齐读《儿童和平条约》。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过关a卷-《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起来闯关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