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制定教案时一定要多思考才行,优秀的教案是课堂教学规划的蓝本,下面是美篇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篇1
活动内容:
认识4以内的数量
活动目的:
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让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拍手游戏《你说我答》让幼儿复习2、3两数的关系。如:
师:小朋友告诉我,比1多1就是几?
生:比1多1就是2。
(1)比2少1就是几?
(2)比2多1就是几?
(3)比3少1就是几?
2、以情境《小主人》演示取苹果招待客人的过程,幼儿认真观察后,启发幼儿说一说:1个苹果是怎样变成2个苹果的?2个苹果又是怎样变成3个苹果的'?
3、请幼儿学当小主人,教师说出家里来了1个客人,幼儿从篮子里取出1个苹果招待客人,按次序取出3个苹果,通过操作知道1添上1变成2,2添上1变成3。
4、启发幼儿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3个添上1个变成4个。教师提问:3个怎样变成4个?让幼儿边思考边操作。根据操作得出结论:3添上1是4。
5、教师出示4个儿童卡片,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出来了几个小客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请幼儿取出相应数量的食品招待客人(4个糖果,4块饼干、4杯可乐……)。
6、游戏《捉迷藏》巩固幼儿点数4以内的数量。幼儿到活动室寻找事先放置好的卡片,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小朋友,并把总数告诉教师。
7、游戏《四人手拉手》,幼儿四散活动,边走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走呀走呀走呀走,快快变成四人手拉手。幼儿立即四人一组手拉手围成圈,并点数人数。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动物卡:青蛙、松鼠、小熊各式各样1个。
鸡、鸭、鹅、乌龟、蛇及它们的蛋类1―5个
2、连线图1幅。
3、幼儿每人一份拼图卡,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出示许多种动物,让幼儿挑出哪些是冬眠的动物?数一数有几个?
让幼儿再挑出哪些动物会生蛋,并数数有几个?
二、生蛋比赛(感知5以内的数量) 1、这些小动物都会生蛋,今天他们要进行生蛋比赛,小朋友们做裁判员,看谁生的蛋最多?(出示贴卡) 蛇 乌龟 鸭 鹅 鸡 1 2 3 4 5 教法:让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让幼儿说出蛇生蛋最少,鸡妈妈生蛋最多。
2、它们只顾的比赛,结果呢?他们的蛋找不到了,请小朋友们按它们的'要求,帮助它们找蛋好吗?(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
教法:例鸡妈妈说:我生了5个蛋,请幼儿把鸡妈妈放在5个蛋的后面。
用同样的方法帮蛇、鸭、 鹅 乌龟妈妈找到蛋。
3、连线练习
(1)提问幼儿小鸡是从哪儿来的?(鸡妈妈孵出来的,或者从鸡蛋壳里来的…….)。
(2)它们的妈妈生完蛋,孵呀孵,看它们的宝宝出来了。
(3)请幼儿把相同数量的动物和相同数量的蛋连在一起。例:
5只小鸡 3个鸭蛋
4只鹅 5个鸡蛋
3只小鸭 4个鹅蛋
4、巩固练习
(1)让幼儿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点卡,分别找出什么东西有1个?2个?3个?4个?5个?
(2)让幼儿分别学动物叫:1、2、3、4、5……
让幼儿学动物跳:1、2、3、4、5……
5、操作练习
(1) 每个幼儿一份拼图卡,让幼儿按线剪下,然后把相同数量的点和物拼摆一起。
(2) 老师注意巡回指导,结束上课。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添上或减去的方法使5个以内的两组物体变得一样多。
2、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组数量之间多与少的关系。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图片:大象、木头、香蕉、万通板。
2、学具:插孔串珠、对比卡、泡沫板插花、大象运木头的图片、塑料筐8个(内装塑料穿线动物)、花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题激趣。
1、大象运木头(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
我是大象运输队的队长,我们队里的大象力气大,可能干呢!今天接到通知,要我们去运木头。
(1)出示木头图片(已贴好),请幼儿点数,说出总数。(3堆木头)(2)我们队里来了几头大象呢?师逐一出示大象,幼儿边看边点数,并说出总数。(4头大象)(3)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引导幼儿说出木头少,大象多,少几堆?
(4)有一头大象没有木头运,怎样才能使大象和木头的数量一样多呢?(让幼儿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引导幼儿说出用添加的方法使得大象和木头的数量一样多。)(5)师小结。
2、大象运香蕉(感知4和5的数量关系)。
大象运输队又接到通知,要到香蕉园里运香蕉。
(1)出示5筐香蕉图片(已贴好),请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这次来了几头大象呢?师逐一出示4头大象,幼儿边看边数,并说出总数。
(3)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引导幼儿说出:香蕉多,大象少,少几头?
(4)还剩一筐香蕉没能运走,怎样才能使香蕉和大象的数量一样多呢?(让幼儿感知3和4的数量关系,引导幼儿说出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香蕉和大象的`数量一样多。)(5)小结。
二、以"赠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并会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1、引导幼儿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多与少。
(1)大象爱劳动,又很能干,小朋友制作了许多礼品要送给大象,大象不会数数,它想知道两组小朋友制作的礼物哪一组多哪一组少,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数数吗?
(2)教师提供材料,并提出操作要求:操作时应将材料摆放两组进行比较,哪一组多哪一组少。幼儿分组操作练习(第一组:对比卡;第二组:图片;第三组:串珠;第四组:插花;第五组:穿线动物),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操作结果。请幼儿交流两组礼品进行比较的结果,哪一组多哪一组少。
(4)小结。
2、引导幼儿说出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1)大象想让两组礼品变得一样多,你们有办法吗?
(2)幼儿操作,想办法用减少的方法或添加的方法使得两组的礼物数量一样多。
(3)分享操作结果。幼儿交流,自己是用什么办法使两组物品变得一样多。
(4)小结。
活动延伸:
玩"比一比抓多少"游戏。
师提供花片,介绍游戏玩法;幼儿两人一组,一个先抓一把,摆一摆,数一数;另一个再抓一把,对应摆一摆,数一数;谁多,谁少?想办法使得两组的花片数量一样多。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篇4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在开展叙事性整合课程《秋天的水果》主题活动时,喜欢操作水果卡片,在认识了许多水果的同时,幼儿对数学操作活动产生了初步的兴趣。我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会进行无意识的分类操作,并尝试给卡片无规律的排序,结合小班幼儿对数的认识和感受,我特设计了“水果串串屋”仿生活情境活动,通过情境教学法、操作法、观察法等,设置多层次活动,引导幼儿从模仿到自排,让他们在将物品按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排序。目的是让幼儿在主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学习观察、操作,自然习得按简单规律排序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序列关系,能将物体按规律进行排序,并简要表达出自己的排序方式。
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卫生习惯,提高观察力、判断力、探索能力及合作意识。
3.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初步体验序列关系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水果图片若干;未排列完的、按规律的图形操作卡进行排序。
2.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切成块、瓣、片、等形状;竹签、盘子、擦手毛巾若干,一次性消毒手套幼儿人手一双。
3.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水果串”的经验,并创设“水果串串屋”生活场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欢迎水果宝宝来和我们玩游戏。
教师请幼儿自由操作水果卡片,摆一摆,排一排,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和卡片玩游戏的?教师巡回观察,培养幼儿对物体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二、自由探索,尝试排序
1、个别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操作经验教师引导语: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自己是怎样给水果卡片排队的?
你是用什么方法排的?
教师小结:他是按简单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的。
(2)幼儿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试着给水果卡片排排队?
幼儿进行排序操作,练习按简单的规律进行两种以上的排序,教师个别指导。
3、幼儿自制水果串。在实物操作中巩固学习按规律进行排序。(提供苹果丁、多瓣橘子已分好的、香蕉片等多种水果实物。)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糖葫芦、羊肉串吗?你们见过什么好吃的水果串呢?”
幼儿自由表述。
师:“朱老师今天刚开了一家小吃店,名叫‘水果串串屋’。你发现我的店里都卖些什么样的水果?”
引导幼儿观察、与同伴交流,然后简要说出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瞧!水果串串屋的生意可好了,刚开张就卖得只剩下两串了。你们先看看这两串水果串是怎么做的?(教师逐一讲解)说一说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引导幼儿说出:一串是按颜色特征、另一串是按形状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排序的。
三、自由操作,提升经验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①制作水果串之前先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消毒手套,制作过程中注意竹签的安全使用,避免伤到自己和同伴。
②串出的水果都要按颜色或形状的规律排列,如果出现无序,须重新串。每人按颜色和形状规律分别制作两串。也可以更多。
③制作水果串时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做,要注意竹签的安全使用。
④做好后对同伴说一说自己做的水果串的排列规律。
2、幼儿操作“水果串”,按不同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①按颜色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出示按两种颜色不同但形状、大小一样的“水果串”,请幼儿观察、并尝试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然后模仿往下串。
②按形状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③提供多种颜色、形状水果,让幼儿自选,在桌面上分别根据颜色或形状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④有一定难度的操作要求(注:该部分是能力较强的幼儿):在选择实物水果时按形状、颜色两种特征有规律地进行两个以上的排序。
3、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幼儿是如何排列的,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四、活动评价
1、与同伴互相展示自制水果串,交流制作中的体会排序师:“你做了哪些水果串,你用哪几种水果来串的?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你最喜欢哪串水果串?是谁做的?他用了什么好办法?”
2、教师小结:按一定方法排序的水果串很特别。
五、延伸活动开展水果串分享会,让幼儿在品尝自制水果串中愉快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比较高低并尝试用语言进行描述。
2.感受模仿小乌龟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三种不同高度的长凳各两条(每种高度的长凳上贴上一种颜色的即时贴)
2.贴有红猫和黄猫图片的小篮子各一个;贴有红房子和黄房子图片的玩具筐各一个。
3.红黄两色小鱼积木片若干。
4.活动前场地上长凳的摆放如下图:
【活动过程】
一、爬小桥(比较两座桥)
教师引导幼儿做做模仿小乌龟的动作。
教师出示红色小猫的篮子,引导幼儿为小红猫抓红色小鱼。要求:从小桥的下面爬过去,每人抓一条红色的小鱼,再回来喂给小红猫吃。
-----提问:两座小桥爬起来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哪一座小桥更难爬?
小结:红色的桥高一点,黄色的桥低一点。
教师出示黄色小猫的篮子,引导幼儿为小黄猫抓黄色小鱼。
-----提问:蓝色的桥和黄色的桥比,谁高谁低?
小结:蓝桥高,黄桥低。
二、连小桥(比较三座桥)
----提问:刚才是红桥高,现在是蓝桥高。那么这三座桥放在一起,到底谁最高呢?
教师搬过一边的蓝色长凳,放在红、黄长凳中间。
-----提问:现在看出来了吗?谁是最高的?谁是最低的?
小结:比较高低的时候,把两座桥靠靠近,就知道谁高谁低了。红桥最高,蓝桥低一些,黄桥是最低的。
三、走小桥
师:这么漂亮的小桥,走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我来走一走吧。
-----提问:我从这里走过去,是越走越高?还是越走越低?
教师示范从红桥走向黄桥,边走边念儿歌:小乌龟,走小桥,越走越高,越走越高。教师请一个幼儿再次示范,带领全体幼儿一起跟着念儿歌。
-----提问:刚才这座桥是越走越高的`,如果要再搭一座越走越低的小桥,这边应该放什么颜色的桥?
教师请幼儿一起帮忙将红色长凳与黄、蓝长凳连接。
教师带领全体幼儿从第二座桥走过,同时一起念儿歌:小乌龟,走小桥,越走越低,越走越低。
小结:我们从最高的小桥出发,越走越低啦。
教师出示红猫和黄猫的家,分别放在两座桥的一边。请幼儿帮小猫把小鱼送回家,请幼儿分别从两座桥上走过去,边走边念儿歌,并把手里的小鱼送到小猫的家里。
?乌龟过桥》这个活动,老师不仅让孩子在游戏当中感受模仿小乌龟的乐趣,还在游戏当中引导孩子比较高低,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幼儿获得了发展,那么,对于这节活动,老师们有什么想法,可以根据以下3个抛问去交流。
抛问:
1.本次活动指向的儿童比较的能力主要是什么?
2.请你分析本次活动中幼儿获得了哪些方面的发展?
3.请例举幼儿在户外活动大型运动器械时,可以积累哪些空间认知的经验?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能用“xx在什么的上面(下面)”句型讲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2、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正确感知物体的上下方位,并能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教具:在户外活动场地布置大滑梯、桌子、椅子、树等场景,小兔子一只.学具:各种小动物玩具(多于幼儿人数),幼儿用书、彩色笔若干。
二、活动过程
1、找找在哪里
教师(出示玩具小兔子):今天小兔子想和我们玩“找找在哪里”的游戏,你们高兴吗?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将小兔子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说说小兔子的位置,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兔子在桌子上面”
教师再次将小兔子放在滑梯下面,请幼儿寻找并完整讲述“小兔子在桌子下面”
2、捉迷藏
打开幼儿用书,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它们藏在什么地方?谁在树上?谁在树下?启发幼儿给在下面的小动物涂色.
观察画面,认识汉字:上下,并圈出在下面的小动物.
请每位幼儿拿一个小动物,把它放在场景的上面或下面,边放边说小动物的位置,大家一起寻找小动物并烁烁.
请女孩放小动物,男孩寻找,找到后两人拉手说一说小动物在哪里,然后交换.
三、活动评价
表扬在活动中积极,完整讲述的幼儿.
请幼儿找找教室的上面和下面都有些什么?活动运用游戏的形式小班幼儿易于接受和感兴趣参与。
四、活动反思
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今天的活动,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法的设计,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运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游戏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了xx在什么的上面(下面)”句型讲述物体的空间位置,正确感知物体的上下方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