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将事迹写得更加出色,必须认真了解人物性格,我们在写事迹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整理好自己的写作思路,以下是美篇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材料篇1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正值新春佳节的大江南北进入了严峻的抗“疫”之战。疫情动态不仅时刻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也开启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阻击战。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东昌里社区青年团员志愿者周梓煜,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加入战“疫”,自觉充当防疫工作的“宣传员”和“战斗员”,带上红袖筒、拿起测温枪、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协助社区做好疫情网格化防控工作。
他曾说:“我的工作是平凡的,身为抗疫战线的一枚螺丝钉,做好了也不平凡”。周梓煜工作认真,耐心细致,热情大方,忠于职守,谱写了优秀团员的时代之歌。他的突出表现,得到社区居民和党群服务中心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周梓煜的家长对于他坚持志愿服务的行为也给予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中,父母的支持更坚定了周梓煜奋战的信心和勇气。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在这场“战疫”中,周梓煜就像一枚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是他在寒风中扎根社区,不厌其烦劝导居民减少外出,是他在雨雪中依旧坚守,不知疲惫测量居民体温,他用脚步丈量初心,用行动践行使命。这些日子,感谢有你相伴。正是一个小小的.“我”,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我们”,为社区的青年志愿者们点赞。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材料篇2
4月初,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关于全力支援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援沪医疗队紧急动员,组建医疗队集结出发驰援上海。
致公党皖医支部党员陈兴无系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他闻令而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医疗志愿者队伍,并于4月6日与队友们奔赴上海疫情防控一线,正式进驻上海崇明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整建制接管d区。
陈兴无与队友们夜以继日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成为“最美逆行者”,他们通力合作,优化医疗、护理、后勤保障等流程,进行对症治疗、病情监测,给予每一名患者精心诊治和护理,辅以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喜爱。至4月11日,d区已收治在舱患者692人,为安徽省4支援沪医疗队收治患者最多的团队,在复兴馆方舱医院中率先实现满舱。在舱患者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68岁老人,年龄最小的8岁。
陈兴无博士师从钟南山院士。从事医疗事业20多年,在本职工作中,爱岗敬业、热情服务病人,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奉献自己的力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兴无响应院领导号召,积极投入到疫情控制与救治的最前线,多次参与发热门诊疑似病例排查、会诊工作,全力配合医院防控领导小组应对疫情。作为一名致公党员,他积极参与支部组织的各类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多次前往金寨县前畈村开展“服务百姓送健康”义诊扶贫和皖医统战部组织的“践行十九大精神,同心送温暖,走进龙泉村”义诊活动。2020年被致公党安徽省委评委“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陈兴无现已50多岁,平时不善言辞,但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默默地用奉献彰显白衣战士的责任和担当,用平凡的身躯筑起生命健康的防线,为打赢上海抗疫攻坚战贡献力量。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材料篇3
“你好,我是一名大学生,想申请当一名志愿者。”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一名大学生掷地有声的请战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返乡在家的大学生王文静,没有宅在家里,而是主动加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来,自此在防疫一线中出现了一道靓丽的彩虹,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土地。
返乡大学生王文静,现就读于西安培华学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本来她可以像其他学生一样放假在家,足不出户,但她怀揣着勇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利用学习后的闲暇时间,主动找到当地的北安社区,承担起了社区信息录入工作,积极主动投身到社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她在疫情防控期间,负责对返隆人员、居民入户排查表和对隔离人员进行体温信息录入工作。
“隔离不隔心”。在此期间,她还跟随社区干部走家入户为居家隔离人员送去所需物品,为儿童送去书籍。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疫情排查,发放防控宣传单页,粘贴隔离通知单,提醒社区居民戴好口罩、减少外出,不要到人员密集场所,加强个人防护。王文静工作积极细致,对内信息录入,对外宣传排查,不仅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还得到社区居民和社区干部的一致好评。
年轻的大学生王文静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致敬“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逆行者。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材料篇4
疫情来势汹汹,一夜之间,上海按下了暂停键。保供,成为最重要的民生话题之一。
紧要关头,有召必应!当前,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处于最吃劲、最关键的阶段,全市约有14万名志愿者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在厚厚的防护服和护目镜包裹下,全副武装的他们每天穿梭在各个小区。
这是一张张无法被人看清容貌的脸,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只见他们穿着防护服进进出出,爬上爬下,全身湿透。
在这场严峻的“战疫”考验中,志愿者们正和广大基层干部一起承受巨大的压力,冲在了第一线。
天刚蒙蒙亮,家住上海嘉定马陆镇的高伟赶忙从床上爬起。这天是3月31日,是高伟作为志愿者赶赴马陆镇双单路上一封控小区做志愿者报到的日子。
高伟开始认真地做消杀,然后熟练地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头罩、口罩等防护装备,他发觉身体一下沉重许多。一番收拾后,对着镜子,他比了个爱心,用他那不清晰地发音,艰难地说出“加油”二字。
10岁那年的一场意外损伤了高伟的声带。防护服和口罩加身后,他隔着防护屏障沟通更显费劲,因为这需要更大的音量,更清晰地用力发音表达。但高伟说,这些困难磨灭不了他主动投身抗疫一线,回报社会的信念。
这几日的上海有些倒春寒。一大早,高伟骑着共享单车奔向了他接下来几天将要投身的“战场”。
上午8点不到,这位背后写着“小伟”再画上爱心符号,化身“大白”的高伟已提前到达,出现在小区核酸检测预准备现场。这天,他的工作服务时间将是24小时。根据安排,疫情特殊期,实行的是工作24小时,随后再休息24小时的特殊工作制。
接下来的几天,他将负责封控小区内的阳性确诊病例同住的次密接楼。而这天上午,就有医护来到小区,要对封控楼内的全体居民做一次核酸,高伟负责的封控楼则是由医护上门进行核酸检测。
高伟要做的,是提前对这楼内260余名居民做好宣传,在群内及时发布告知,确定大家的需求,有无特殊情况,并提醒大家提前做好核酸检测二维码登记。一切忙完,他又迅速加入守楼执勤,维持现场核酸秩序,防止有人员走动产生交叉感染。
来自江苏泰州的小镇青年高伟,在这场上海防疫战中,已是第二次积极投身参与志愿者工作了。此前的20多天前,他在杨浦区一封闭隔离酒店内做志愿服务工作,在解封短暂休息了2日后,由于此前提前在上海志愿者网上提交了申请,他也很快接到了新的工作指令。这次,派给他最新的志愿服务去处是嘉定区马陆镇。
这次的支援地离高伟的住处不远,他觉得自己还挺年轻,这种不分昼夜,24小时值守在楼栋下的工作还能胜任。和他搭档的,还有另一位“大白”战友,除了执行封控任务,他和同事需要在业主群里耐心安抚居民情绪,并宣讲防疫政策,但是,一整天下来,还是得面对进餐不能准时准点,吃着变干变硬的饭,上厕所不便,偶尔间隙才能喝上一小口水等等问题,但高伟并没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上海战‘疫’不停,我就不停。”
为居民解决“小问题”
高伟服务的小区在3月29日就因为有确诊而被封控了,封控楼位于小区中间区域,楼内住了近100户居民。不过,小区早在3月5日就已提前开始了全小区14天的居家隔离,直到3月29日被确定为阳性确诊密接楼前,小区曾有过短暂的2次解封。而再度毫无思想准备的封闭,也令楼内的居民情绪有点波动。
作为一名志愿者,高伟很快掌握到工作的要点:要有与居民的共情力,尽量努力化解居民的焦虑甚至是怨气,在有爱心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
“一想到这栋封控楼里的居民在默默承受着足不出户带来的生活不便,我们在一线就是提供服务,要能真正直面他们的矛盾和问题,这时候,你必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个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
高伟的工作经验,来自过往的积淀。就在去年,他还是一家有着20多名员工的专业婚庆策划公司老板,2020年,怀揣着创业梦想的他来沪闯荡,却遭遇连续不稳定的疫情侵袭,公司在2021年底已经宣告关门结业。这次失败的创业,让高伟也背负了30万元的债务。
创业失败,有些心灰意冷的他很需要尽快调整心情。而有着超5年志愿服务经验的他,很快想到应该让自己忙起来,在调整好心态后,他立马选择了投身志愿工作。这不仅能让他感到被社会需要,还能回报和馈赠过往在他成长之路上,给予过帮助的人们。
谈起志愿工作,高伟自认为是个“专业手”。在组织流程管理、服务细节等方面,高伟强调,要讲究“效率”,“细节决定一切”。
组织策划过多场婚礼,高伟算是个具备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士,而志愿活动的要点就是需要和居民打交道,这个活儿的根本就是沟通,如果沟通技巧薄弱,会令工作陷入被动局面。除此外,还应具备有非常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临时处置能力,这些都非常重要。
所幸,高伟并不担心。在这点上,他很自信,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能让居民接受并听从他的安排。
“每天,我要第一时间,及时看到社区居委的各种通告,下达通知后,我们要及时对居民进行宣传,针对居民在群里各种我的提问,在工作语言上,我也尽量不能回答‘我还不清楚’‘这个我还不知道’‘我们还忙不过来,只有2个人’这样有推诿、拖延的表达,而是应该马上快速去核实明确居民要解决问题的核心,通常我会回复‘收到,我马上尽快去核实一下’‘耐心等一会儿,别着急,我去找找看’等。”
声音因防护服被层层包裹,高伟每次都要大声说话,才能让面前的`居民听见,一天下来,嗓子早已沙哑。高伟坦言,由于防护服厚重,长时间的闷热状态是严峻的考验。他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衣从早到晚、来来回回不知多少趟上上下下,搬送的也是比较重的大米、油、水、菜等生活物资,一天下来,里面的衣服被打湿了,只能等它冷干。
“我服务的这个社区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有需要特殊药品的病人,也有不太会熟练使用接龙、群付款的老人,而且小区里正在读书上网课的孩子特别多,协调的也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居民反映,晚上有人在楼道内跑动,有‘咚咚咚’持续的噪音。针对这些邻里关系、家庭矛盾,看上去很小的问题,我都会及时电梯上去排查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处理完了也及时给大家回复一声。”
曾在武汉抗疫
“到岗前,我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我是为每一位社区居民服务的服务员,这就要求我很快与居民朋友们共情。因为我2020年服务过武汉方舱医院志愿工作之后,也有长达一个月的隔离期,所以,我经历过被隔离的滋味,自然非常理解居民朋友们的各种需求。”
据高伟的工作经验,情绪化可以发泄一时愤怒,但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被隔离的市民们,因为“买不到菜”和不确定的解封日期而焦虑。这时,暖心的语言和实质性的行动能化解他们的负面情绪。
在这个特殊时期,志愿者,正是一座为市民搭建生活保障的桥梁。
又是一大批市民在互联网平台好不容易买到的菜到货了,今天陆续到货的物资是团购的蔬菜和肉类、牛奶等必需品。
封控地区要求足不出户,高伟每天一大任务就是分拣物资、递送到户。而这“最后一百米”的配送全靠志愿者手动完成。每天推着一个小四轮的拉货板车,高伟一趟趟地从小区大门口把物资一批批地往小板车上运,再推着走80米左右到达封控楼。这条长度近百米的小区内道,不知道这些天来,他来来回回折返走了多少遍。
“奥密克戎传播性非常强,不可直接接触,应该间接接触。我们志愿者协助非接触式送货,我要给每一个到手的快递的外包装,喷洒消毒酒精,才能安心地送到居民手中,市民要配合防疫,做好防护,足不出户,才能避免污染。”
按照统计名单,高伟忙了一上午,才把这一大批货逐一送货上门。
除了送货,高伟的常规工作之一,是需要帮助社区居委分发防疫用品、药品,抗原试剂盒,挨家挨户派送,逐一核对,确保每户居民都能及时拿到。
“我负责过手的,不太可能出现错误,错误率很小,因为我毕竟细心,仔细核对再核对,错了就很麻烦。很小的工作也需要非常细致地去做。”
在上海这轮疫情之前,高伟曾经在武汉抗疫战场待了3个月。彼时,正值武汉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验,高伟的志愿申请很快获得通过,他被安排在了决胜战“疫”的“生命方舟”方舱医院里。在那儿,他工作了一个多月,每天直面的都是收治的各类轻症患者。回想起方舱隔离时的一个月,高伟觉得最能感受到的是里面的氛围和情绪的变化。用心的温暖,才能化解病人们的情绪。
回想起过去在武汉方舱医院的经历,高伟说,当时的战“疫”经验,让他学会了坚强,他希望封控楼内的上海居民们,也能尽快坚强起来,遵守纪律,同心协力尽快战胜疫情。
“我也收获着居民们的各种温暖”
对于温暖、周到、细致的志愿者,人们从来不会吝惜自己的点赞和掌声。
说起这次在居民小区的志愿“大白”经历,来自所在封控楼居民的特别关爱让高伟尤其感动。
“我们楼也太幸运了吧,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吧,给我们派了一个这么可爱给力的大白”“小伟,我帮你把米饭用微波炉热一下,快拿过来”“小伟,我给你准备了咖啡、水、零食,挂在门口,自取哈”……
当居民们在得知,高伟夜间就休息在过道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时,马上有人给他送去行军床、垫子和被褥,让他在夜间可以稍微眯一会儿。这些居民们能想到的日常关心,都是对高伟尽心尽责帮助的暖暖心意。
“我的物资尽量自备,尽可能地不给封控楼居民们‘添麻烦’,因为毕竟是特殊时期,我们之间要‘非接触式’接触。一段时间的相处下来,我在这个小区居民群里,越来越多的看到大家的抱团取暖,看到大家同心协力,邻里间互帮互助,共同战疫克服困难,把家园守护好的信念,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动的点,也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
不过,还是有些事情让高伟感到遗憾,比如“无法为封控楼内,采买有困难的居民提供物资的帮助,这也是我最遗憾的事情。”
接下去,他还有什么工作计划和安排?“等这个小区解封,我就要去崇明的方舱医院了,那边的志愿工作,我已经列入名单内了,只等这边结束,我就要尽快过去,估计会去4个月,其中工作2个月,再隔离2个月。”
再谈及远一些的个人规划,高伟说道,在上海疫情全面结束后,他会离开上海,因为他的日本签证已经下来了,朋友介绍了一个在日本广岛的服装设计公司工作的机会。
“不管在哪儿,我觉得上海就好像我的第二个家,在这儿的两年,我收获了很多,遇到了非常多值得珍惜和感动的人和事。现在的上海正在与时间赛跑,正进入和病毒较量的关键期。我现在的愿望是,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上海的社会面清零。希望我们一起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我们很快就能再次战胜疫情,大家加油!上海加油!”
社区抗疫志愿者事迹材料篇5
申明月,女,19岁,共青团员,看到共青团内江市市中区团委“邻里守望、共同战役”的倡议书后,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在牌楼街道环城路协助社区封闭式管理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问及为什么要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她说,“因为这次疫情,学校也推迟了开学,想在这段时间尽己所能助力防疫工作,所以就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今天是她坚守防控岗位的第8天,在人潮攒动的卡口点,她稚嫩的脸庞难免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她仍尽心尽责守岗位,稳中有序做好各项防疫工作。面对家人与朋友的不解,她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为防疫工作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用勇敢传递了正能量,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她是当之无愧的青年榜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