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事迹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理清楚思路,事迹是优秀的,所以大家在写之前一定要理清思路,美篇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孝亲敬老事迹材料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2
读了《孝亲敬老》五十多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被故事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感动了,最令我敬佩的是孔繁森爷爷。
自古忠孝两难全,而孔繁森爷爷却做得非常好。他一直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但在他心中也有着刻骨铭心的母子之情。爷爷是个孝子,平时总要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与老母亲聊聊家常,与妻子争着照料母亲。有一年的元宵节,他带着老母亲去看灯,但没有动用局里的小汽车,而是借了一辆板车推着老母亲去看灯展。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穿着厚厚的棉衣坐在板车上,腿上还盖着棉被,孔繁森爷爷则在寒风中推着板车穿梭于人流之中。
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孔繁森爷爷对人民都充满无私的爱。爷爷来到西藏,担任中共阿里地委书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每当夜深人静,爷爷总会想起远在千里之遥的亲人。为了党的事业,他把对亲人的感情深埋在心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藏族同胞当作了自己的亲人。在西藏的高原上,大雪纷飞时,在那间破旧的小土房,当孔繁森爷爷看到孤寡老人衣衫褴褛,双脚的脚趾露在破鞋的外面时,立刻撩开自己的衣襟,把老人的双脚放在自己的胸前,用自己的体温给老人暖脚……一切是那么自然,仿佛面对的是自己的至亲父母。老人的眼眶里热泪滚动……如果没有对人民无私的爱,怎会有这样的举动?
想想身边的父母晚辈们,有的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亲;有的好长时间都懒得打个电话问个好;有的只顾自己吃喝享乐而不去照看一下年迈的父母……记得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这些父母晚辈连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更不要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跟孔繁森爷爷相比真实天壤之别。
我被爷爷深深地感动了。虽然我是学生,可能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我决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助人开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献出爱的人!
如果每个人都能献出一份微薄的爱心,也许看起来不起眼,但就像那小小的水滴,也能汇集成河,流入大海。只要我们每人像孔繁森爷爷那样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予一点关怀,便能聚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每人都献出一份爱,最后必将汇成爱的海洋。用我们的爱心、真心去帮助需要您帮助的人吧。让世界充满爱,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3
世界上有无数多的事等着我们,我们需要用尽脑汁,拼命的想,才能化解困难,但有一件事不用花费时间和劳力,也有好的结果,那就是——孝顺。
孝顺是好的种子,也是好的成果,每个父母亲都希望孩子要孝顺,要用功,要聪明!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同时拥有这三样东西,有的人拥有聪明才智,有些人很用功,常常考第一名,但每个人的心里几乎都没有——孝顺,这种东西。
孝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们困难,只要用心去做,不用花费半点时间和劳力,就可以令人感到很高兴.心满意足。孝顺在我们的眼中只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东西,但在父母眼中,它却是一个,充满爱情、友情和无数的包容与感激,是人人渴望的东西呀!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只要日行一善,时时关心父母,友爱同学,相信一定会让你自己感到很高兴,同时也让所有的人都像你看齐。孝,就是听从父母的话,不违反.不违抗。而顺,就是当父母心情不开朗,不开心时,可 让他们诉苦,心甘情愿替他们解决困难,且顺从他们的意思去做,而当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时,就成了人间最温馨,最快乐的东西,那就是——孝顺。我们常常都说 ︰﹁每天要孝顺,孝顺,孝顺!﹂但却没有一次做到,这并不只是我们要改进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可贵,最真实的宝物!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听从最爱的父母,珍惜身边的人.事.物,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多采多姿!最重要的,孝顺的第一步骤,就是从自身做起,接着在慢慢传播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虽然没有真正做到孝顺的基本定义,可是我只要更努力,更用功,更加关心同学,就一定可以做到!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可是却被我们染成恶毒且冷眼旁观的心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满计谋,充满恶毒的气息!大家只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做起,过不久,大家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4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题记
自古以来,孝可撼天,可动地。从孝感苍天的虞舜只三国时期哭竹生笋的孟宗,实乃大孝之道。犹记得那三国的孟宗之因母亲的念想竟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多月去寻,但都“宗无计可得。”便无颜去面对母亲。“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兒地裂,尽出笋。”这动地的一幕只因那一份实诚的孝心,得是何等难能的可贵啊!
桓宽在《盐铁沦。孝养》里面有写:“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恰如为病母尝汤药的西汉汉文帝刘恒,身为帝王,却不“摆架子”,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更为病母“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非亲尝弗进。”她的所作所为让我看到的并非是极具威严的一国之君,只是一个味母亲并亲记挂于心,尽心尽力照顾病母的儿子!这又是何等的实在。
转眼现今,空巢老人,叛逆孩童……此类事件层出不穷。他们将一生的爱给你们,却只为那一声爸妈。可得到的却只是那一沓厚实的钱,他们从不却什么钱,也不图任何其他物质,只求你们能够留下,陪陪他们,哪怕只是唠唠家常。你不知道,他们那半生存了好多话,却只能藏进那满头白发;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所以,让我们放慢自己忙于学习工作而匆匆行进的脚步去陪一陪父母散散步吧。他们需要的就是这些,你们所忽略的也正是这些。正所谓“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汉朝年仅九岁的黄香便知扇枕温衾,后汉陆绩怀橘遗亲之时,也只是6岁。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化,物质越为丰实,孩子们本该无暇的想象,天真的行为也被这“无情的世界”玷污。我们总把“幼稚”当作“成熟”,向父母一次又一次的进行人身攻击——“不用管我,我自己知道!”现在的我们还没到那种可以被父母放手的程度。请相信,待到合适之时,他们会放手双手任我门去博,我们总爱把所谓“大无畏精神”爆发于错误的地方。“百善孝为先”,我们作为子女,就理应理解并善待父母,不该对他们拳脚相向。中国有句俗语,大体意思就是说:不孝不敬父母者,则遭五雷轰顶之惩戒!”
从古时的文言文记孝到如题记所述——歌词来表达孝,还有2014年春节时大萌子那“三行情书”,都是不同时代所体现的孝文化之美。在我眼里孝会“笑”……
“一生要强的你们啊,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一路上有你们……——后记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5
18岁的她是重庆某信息工程学校的大学生。自从那天下午,她偶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答应会常去探望她之后,这个家境窘困的女孩的周末便跟其他学生不同了:她周末时到学校附近的那家农家乐干传菜的活儿,打工一整天的报酬是30元。发了钱,她便买上蛋糕、牛奶等食物送到婆婆家去。做得最多的就是把学校发生的事和农家乐听到的稀奇事,讲给婆婆听。很多时候,她从婆婆的表情里知道,自己讲的话对方根本听不清楚,但是婆婆很照顾她情绪,不管她说什么,均不时用“要得”回应,且辅以孩子般的快乐笑容。只要听到婆婆说“要得”,她就觉得很满足。每次跟婆婆道别时,她都会叮嘱:“你一定要注意身体。”老人的回应仍是那句口头禅:“要得。”
三个月后,婆婆去世了。那天她也去了灵堂,在冰棺旁守灵了大半天,很多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是婆婆的亲孙女。直到婆婆的儿孙们把一幅“人间真爱,关爱老人”的锦旗送到她的学校时,她用端盘子挣来的血汗钱替婆婆伴老解闷直至送终的事,才被人知道。
女孩就是黄晓雪
她21岁,是华中师大的大三学生。18个月前,大学好友思思患病去世,临终前曾拜托她照顾自己的母亲。面对思思的临终托付,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坦白讲,年少的她当时并未意识到承诺的分量,直到有一天,思思妈妈突然给她打来电话说,你放了假回家住几天吧!那一声“回家”,让她心头一震,突然觉出了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与重担:我该怎么去完成这个托付呢?尽管她还未想清楚以后到底该怎么做,但担当起对另一个生命的承诺,帮思思妈妈尽快走出失去女儿的阴影刻不容缓。于是,她认了思思妈妈做干妈,即使学业再紧张,也要挤出时间赶到干妈家中,听她倾诉、陪她聊天、伴她逛街……她是个懂事、细心的女孩,每逢干妈情绪低落时,她就讲在学校发生的高兴事,比如自己拿奖学金了、过英语四级了、上党校了;干妈洗完澡,她抢着洗衣服;干妈做饭时,她就陪在旁边洗菜、聊天。干妈终于走出了阴霾,欣慰地说,你是我活下去的希望!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女孩就是曹恒蕾
他们是武汉科技大学的大三男生。国庆长假前夕,他们颇感为难的是:回家团聚还是出外旅游?几位大小伙子一商量,很快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每人只花300元,结伴到各自的家乡去旅游。住同学家,这样既能回家看望父母尽尽孝道,又能出外旅游放松心情。这一新颖独到的“尽孝游”提议,很快便得到了大伙的广泛响应,当即就有8位同学报名。他们不仅给同学父母捎去礼物表示心意,还白天逛景点,晚上像一家人般围坐在一起促膝谈心,汇报各自在学校的情况,畅谈下步的学习计划。这个国庆节,8位大学生过得特别充实而富有意义。
一个没有孝心的人,就好比失去了心脏,只剩一具躯壳存于世间,已丧失了生命的意义。三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在年轻人个人成功价值取向甚嚣尘上的今天,不但孝敬自己的父母,还想到非血缘关系的人,把“尽孝”变成一种风尚,其身上体现出的传统孝道美德让人钦佩。他们的青春因践行孝善而丰实厚润,给人生留下了一抹闪亮的履痕!
孝亲敬老事迹材料篇6
“妈,这点钱咋够我花哪,快,再拿一千来,不然我这周不够花!”“都已经拿了一千了怎么还要啊,我们赚钱容易吗?不给!”“你给不给?”“不给!”“你等着瞧,如果你不拿我这周就不回来了!”今天是星期一,走在上学路上的我看见一对母子正在争吵。他们还在吵着,我已不忍看下去,加快了脚步。
到了学校,心怀气愤的我坐在座位上发呆,眼睛看着前方。心想:“那个人怎么可以这样呢?别的初中的哥哥姐姐们一星期最多花一两百块钱,他怎么能花两千呢?照这样下去,他们家光零花钱一学期就要消费好几万,他当父母是摇钱树吗?
如今的社会,“孝”这个字可能离的太远了,天天都有那些不孝之事,是社会的进步太快了?还是人性消失了?还是人太懒惰了?古时有二十四孝,广为流传,但在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有的人,平常对自己已经老了的父母嫌这嫌那,等到父母已经离去的时候却高调地举行葬礼,以对外宣传自己是个所谓的“孝子”;有的人在大城市打拼出一番事业,就认为自己是大城市的人了,觉得生活在农村的父母丢了自己的脸,对自己的父母不管不问;还有的人结了婚,听对象对自己的父母说三道四,也从而慢慢讨厌自己的父母。
那么,这些人的人性何在,他们的孝心何在?难道他们长大了,翅膀硬了,就要丢下父母飞了吗?乌鸦都知道反哺,难道我们人类连鸟类都不如吗?
不!社会上还是有孝子的!古训云:“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古人认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当然,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不能是溺爱,不然有的孩子就会出现“叛逆”等某些不好的现象,会误了孩子的一生!
朋友们,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不管你们的父母已经有多少岁了,但要记住,无论如何,他们是你们的父母,你们是不能背叛他们的!更不能像文章开头那位初中生一样!相反,你们还要比现在更加孝顺他们!
“百善孝为先”,这个词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文明事迹材料6篇